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永傑:2萬億教育經費應重在解決教育公平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23日 1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2年,全國GDP超過50萬億元,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編制預算,財政用於教育方面的支出要超過2萬億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日前表示,多年努力之後,今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4%的目標可以實現。今年的財政總收入,他估計會超過11萬億元,這也就是説,要拿1/6的財政收入用到教育方面。(12月22日《人民日報》)
  
  這2萬億元教育經費怎麼花?首先,1400萬教師的工資水平有了提高。現在,老師們不僅有了績效工資,還有住房公積金。農村老師自豪感多了,比起一般農民,自己的工資收入味道很甜。第二,惠及全國680個縣(市)約2600萬在校生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順利實施,農村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建立起了覆蓋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等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第三,學校建得更加漂亮,堅固的教學樓、嶄新的學生公寓、寬闊的塑膠操場、乾淨衛生的學校餐廳、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已成常態。長此以往,用教育發展撬起民族騰飛的夢想就會很快變成現實,令人鼓舞。
  
  2012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的切身感受是,“沒有足夠的教育經費,人民群眾不可能滿意;有了教育經費,如果用不好,也不可能讓人民群眾滿意。”為此,他認為,圍繞育人為本這個核心,重在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在促進公平方面,重點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傾斜。可以説,對當今教育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定位在“公平”和“質量”上,一語中的,切中肯綮。其中,尤以“公平”二字最為金貴。
  
  最大的“公平”就是城鄉公平。多年以來,農村教育跟城市教育相比,呈現出兩層天的格局,一個窮,一個富,窮得要飯要不來,富得流油去旅遊。校舍窮,不光建築質量不達標,而且教室內一窮二白,除了一塊斑駁陸離的黑板,就是破破爛爛的桌椅。老師窮,農村老師臉上就像刻了字,一個個灰頭土臉,那點微薄的工資,根本不能讓他們安心教學,窮酸的狀況很傷人心。結果,教育質量自然是每況愈下,優秀老師在逃離農村,農村學校留下的師資都是老弱病殘,這怎麼會讓鄉村學校成為溫暖鄉村的“圓夢之所”?所以,當務之急就是“重點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從目前來看,這種傾斜還很不夠,我們期待,2013年能夠迎來更大的“傾斜”成績。
  
  還有一個“公平”就是區域內的相對公平。這主要是指一個城區、一片鄉村,學校發展基本平衡,可以有特色,但不能有差距。衡量其是否有差距的一個基本標誌就是看看有無擇校現象,如果擇校成風,那就充分説明,這裡的教育是失敗的,是經不起人民群眾質疑的。相應的,相關的教育行政負責人就要為此擔責,就要向人民群眾“謝罪”,因為,多年以來人民群眾深受擇校之苦之累,實在是“罄竹難書”,受夠了。
  
  必須指出的是,一些樓盤越來越大越來越高,大的容積率意味著人口越來越密集,但就是不見樓盤內學校的影子,開發商只顧蓋樓賺錢,卻把教育的包袱甩了出去,到頭來只能是讓教育因為“僧多粥少”而加大擇校力度,難題越來越大。當然,指責開發商也有失公允,關鍵還是政府的規劃出了問題。你一個小區動輒十萬二十萬人,為啥不按比例把學校規劃出來?等小區建好了,出現了上學難,其實已成“死結”了,難辦的很,所有的一切,悔之晚矣。
  
  值此歲末年初,各地有必要公佈自己的教育經費賬簿,根據自己的GDP,按4%算出自己的教育經費,讓自己服務的人民知道這個數字是多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公佈出大賬下面的明細,告訴大家錢都花在了哪,接受公眾監督。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滿意,才會放心。

熱詞:

  • 財政
  • 教育經費
  • 支出
  • 教師
  • 工資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