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佘宗明:幼兒園“諜戰劇”中的信任內耗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13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兩歲孩子疑在幼兒園受委屈,為“蒐集證據”,溫州的季女士買了錄音筆,藏在孩子口袋裏讓他帶去幼兒班。網友感慨:家長與老師之間上演“諜戰劇”。據了解,不少家長都有過類似的做法或想法。(12月12日《錢江晚報》)

  説起來,這出“諜戰劇”並不驚心動魄,沒有“陰謀論”的背景鋪陳,也缺乏刺激的交鋒場景,但當它跟幼兒園聯絡在一起,還是給人一種錯位感,覺得時空穿越——幼兒園裏,本該是童趣盎然、少有心機的地方,怎麼會上演“諜戰情節”?

  家長讓孩子帶錄音筆“臥底”,初衷可以理解:孩子身上現淤青,且對“上學”有些抵觸,詢問院方,又難以求解。無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錄音取證。雖説暗中裝錄音筆之舉,有些不妥,但憐子心切,不可苛責。

  當“竊聽”在幼兒園中攪起一片“風雲”,勢必會增加家長與教師間的隔閡,拉大信任裂痕。對教師而言,家長設計的“竊聽圈套”,無異於猜疑情緒的表露,這種不信任,不免讓他們心頭生梗;而一言一語都被錄下來,成“呈堂證供”,也意味著有隱私被窺的風險。

  而家長的敏感與多疑,或許也與“虐童案”帶來的心靈陰影有關。當虐童的屢禁難止,昭示著兒童保護的脆弱與司法不及,家長們繃緊弦兒,是在所難免的事兒。當兒童權益的保護網還很破陋,幼師業又亂象頻發,家長必然會多留點心。據報道,溫州“虐童案”被曝光後,就引發了後續效應:許多家長對孩子“誘供”,偷偷觀察幼兒園,防止孩子“遭毒手”。

  “虐童案”激起的警惕,對信任生態的衝擊是顯然的。而事實上,在陌生人社會,在人際隔膜與倫理秩序不彰之下,信任支點鬆動。對幼兒園老師“竊聽”,不過是信任匱乏的一道剪影。

  時下,“攝像頭”“錄音筆”依賴已然成為社會信任度流失的現實寫照。它營造了一種隱性的制衡環境,誰若逾矩,就會被拍下,攝像頭猶如“目擊證人”角色的技術延伸,利於還原真相,起到了震懾違法違規的功用。但與此同時,它也會加劇人的安全感減弱,畢竟,它是基於“隱私讓位於防範”的一種安排,當人們處在“被監控”狀態下,隱私的無處逃遁、信任的下滑,幾成必然。

  對攝像頭、監聽器的依賴,是猜疑和信任流失惡性循環的投射。幼兒園上演“諜戰”,其中暗藏的緊張與對立,不是人際相處的應有狀態,也只有重拾溫情,植入契約化的道義約束,信任才不至於在人人互相堤防的內耗中消失殆盡。

熱詞:

  • 信任匱乏
  • 家長
  • 竊聽
  • 錄音筆
  • 幼兒園老師
  • 搜索更多信任匱乏 家長 的新聞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