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毛建國:別拿諾獎得主被罵説事兒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1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英國人約翰格登因細胞研究獲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8日爆料稱,格登15歲時,在英國著名的貴族中學伊頓公學上學,學習成績很不理想,曾被老師稱為“笨得完全不應該學習自然科學”。(《成都晚報》10月10日)

  正是這樣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曾被罵為蠢才”的細節,沖淡了人們對於約翰格登本人以及對他的研究成果的關注。甚至,有些人借往諷今,認為約翰格登如果接受的是中國教育,只怕會泯然于眾。

  今天,鼓勵式教育雖然很流行,素質教育雖然很必要,但鼓勵式教育不是完全拒絕批評,素質教育也不是完全不要分數。據稱,當時格登在伊頓公學時的成績很差,生物學的成績在同年級的250名學生中排名墊底,其他自然科學類學科的成績也都處於下游。雖然少時的格登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但不是所有興趣的種子都會開出絢麗的花朵,以格登當時的成績,距離現在的諾貝爾獎,確實遠了一點。老師對當時的格登,提出批評,並不為過。

  這一細節起碼告訴我們,即使更強調鼓勵和素質的西方教育,也離不開批評,也有著分數的要求。從格登的成長歷程來看,也很難説老師當年的批評沒有價值。格登稱,他一直保留著當年伊頓公學的成績單,這讓他在“遭遇經常發生的類似實驗失敗的問題時,會想到自己或許還做得不夠好,那個老師説的或許有道理”。從這裡可以看出,格登提這個細節,對當初罵他“蠢才”的老師,未必有多少恨意,相反還有一絲敬意和感謝。事實上,當初這個老師的批評也確實讓格登保持了清醒,一定意義上也成就了格登。

  可我看到,很多人卻對這一細節給予了過多關注,甚至進行了過度闡釋,似乎本土教育什麼都不是,這樣的“差生”在我們這裡一定會受到各種排斥,最終今天只能在網上談論諾貝爾獎。而格登要是在中國求學,別説得諾貝爾獎,連升學的機會都沒有。虛構就是虛構,即使再像真實,也不是真實。這種演繹和假設,看起來充滿教育憂思,其實是對教育和學生的不負責任。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永遠生活在掌聲中。學生需要鼓勵,但必要的批評也不可或缺。把鼓勵式教育理解為只能有鼓勵,而不能有一丁點的批評;把素質教育理解為只注重興趣,而不能對分數有一丁點的要求,這犯了絕對主義的錯誤。事實上,中國的教育目前已經碰到了只有鼓勵沒有批評的天花板,已經對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普羅大眾,誰在幼年沒有受到過批評,甚至誰沒被責罵過?雖然中國教育問題重重,但也並非一無是處。不問青紅皂白,不分時空穿越,隨時隨地對本土教育保持攻擊的姿勢,這是一種非理性,只會讓我們的教育無所適從。

熱詞:

  • 過度闡釋
  • 諾獎
  • 老師
  • 得主
  • 素質教育
  • 成都晚報
  • 分數
  • 鼓勵式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