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程奎星:靠“假期游”刺激消費的畸形認識必須破除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05日 1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難得中秋和國慶“雙喜臨門”,按照國家法定假日安排,國民可以休假八天,這是一個讓人興奮的長假。這個假期之火爆程度,再次驗證了“黃金周定律”刺激居民消費的經濟模式。以全民出游為載體,以跨界消費為主要方式,一場全民旅游消費引爆這個難得假日。然而,當全民愉悅的旅游消遣變成全民“受難”時,也再次讓世人看清了靠“假期游”刺激居民消費這個健康經濟體制下的怪胎真實面目。

  雙節期間,全國各大景點接連傳來爆棚的報道,泰山、故宮等國家級景區,單日接待游客量都超過十萬之重,廬山、華山、西湖、鼓浪嶼等知名景點,人流如潮現井噴之勢。國民為如此一幕困惑不已,反思這種旅游模式,已經喪失了旅游本身精神享受與愉悅內涵。其實,游客爆棚與井噴同時,通過消費拉動起來的各种經濟數據,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峰值。從經濟效應角度去解析這種非常態不理智消費行為,不難發現,這是一種靠外部作用力來刺激經濟的中樞神經,逐步造成一種條件反射的畸形經濟模式。而這個外部作用力的來源就是早已經大名鼎鼎的“黃金周”模式。

  由來已久的“黃金周”,之所以稱之為“黃金周”,這裡面蘊藏了一股莫大的商機,堪比黃金效應。然而,追溯“黃金周”的來歷,不難發現其本質,這是國家勾畫出來的一個設想既利國又利民的好方式。説其利民是因為,“黃金周”在起初也是為了滿足全民休閒的民生需求,而利國則是這種全民出行根本目的是為了刺激居民消費,通過刺激消費,來拉動內需,為宏觀經濟調控出一把力。“黃金周效應”的確非同凡響,在國家推行之處,就表現出“黃金潛力”,不僅有力帶動了國內旅游業發展,也催生了一種“黃金周”經濟模式。

  以全民出行刺激消費,也的確給一些地方經濟注入了一股強勁動力,這也是至今旅游業所追求的根本目的。旅游本身就是一個消費過程,門票經濟只是旅游效益的一個開門磚。吃住行以及貫穿其中的整個消費過程,不僅帶動了當地整個以旅游業為主題的第三産業,還留下莫大的財富。所以,起初“黃金周”被推崇倍加,但是這背後的畸形病變也慢慢顯露出來。很明顯所謂的“黃金周”是政府通過制度來綁架假期,催生全民出行熱來刺激大規模消費的一個手段。這種模式就好比,給健康的身體注入一劑興奮劑一樣,達到一種激情飽滿的衝刺狀態。“黃金周”終究擺脫不了畸形病變的質疑,我想今天,更多的國人已經不再迷戀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黃金周”。

  “黃金周”模式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這個難得的假期,我們過得真如當初預想的一樣快樂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雙節出游中,有了最為發自肺腑的答案。游客集體抱怨和吐槽之聲不絕於耳,更有甚者表示再也不選擇這樣的日子出行了。到處是黑壓壓的人群,除了腦袋你還能看得見什麼,原本風光秀麗的景區,成了垃圾場,高速公路因為首次免費通行而成了露天停車場。千難萬苦好不容易趕到景區,買個票要排隊幾個小時,哪還有閒情雅致去游山玩水。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住的地方,那價格反而貴得有點讓人厭惡,原本想品嘗下地方特色小吃,才發現一頓家常便飯夠在家吃頓豪華宴席的了,哪還有什麼口味啊,沒辦法啊,出來就是挨宰的。

  這就是“黃金周”給我們帶來的後時代真實煩惱,這種畸形經濟效應的病變開始依依顯像出來。旅游業在幾天中雖然賺了個缽滿盆,但也承受了難以重負的壓力,各種事故頻發,游客安全得不到保障,服務質量也就沒法提及。而且,為了把握住這個難得賺錢商機,各個景區的住宿、餐飲、紀念品市場把提價當成了牟取暴利的手段,宰客沒商量這幾乎是所有游客都無以應對之舉。景區門票趁火打劫,“百元時代”早已經提前邁入,整個旅游業變得暴躁不安,仿佛不趁着這幾天宰你一下,都對不起這“黃金周”的金字招牌,而這樣的鼠目寸光正在折損我們還有待形成的全民旅游觀念。

  其實,很多景點和商家的內心深處也希望能逃出“黃金周”的怪圈,有錢要慢慢賺,細水長流總比這樣靠不擇手段榨取游客圖一時之快要穩妥牢靠,而且這樣的爆棚與井噴式的全民出游方式,也讓他們吃不消。至於廣大國民的想法和意見,也就無需多説了,牢騷與吐槽已經演變成全民集體態度。靠假期游刺激居民消費的畸形認識必須破除,這符合民生要求,也是健康市場經濟的需要。

熱詞:

  • 黃金周
  • 畸形經濟
  • 刺激經濟
  • 刺激消費
  • 假期
  • 吐槽
  • 景區門票
  • 旅游模式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