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麗娜: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旅遊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8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國慶、中秋假期即將來臨,人們的出遊熱情也在持續發酵,這從節前的“一票難求”中可見一斑。只是,一心想著去大自然撒歡的人們,想去領略大自然提供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等秋日美景的人們,可曾想過要給大自然留下些什麼?

  近日,一則“內蒙古草原旅遊旺季過後遊客留1200多噸垃圾”的報道引發了輿論熱議,敦促人們再次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旅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廣大群眾的一種休閒方式。每逢節假日,旅遊市場都是一片紅火景象。然而,國人的文明素質提升似乎並未跟上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的節拍,尤其是遇到黃金周這樣的集中出遊,旅遊文明的“考試”結果總讓人尷尬。網民總結出的國人旅遊時亂丟亂扔、隨意攀爬、大嚷大叫、肆意破壞等“幾大醜”,形象地勾勒出了遊客的常見陋習。這些“不雅行為”還隨著境外遊被帶到了國外,直接損害了中國的聲譽,令國人蒙羞。

  提升旅遊文明素質、摒棄旅遊陋習,文明出行,是擺在每一位遊客面前的緊迫課題。大多數時候,旅遊是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們的“集體行動”,如果沒有文明的束縛,難免敗興。因此,在踏上旅程的那一刻,遊客們就要自覺擯棄那些旅遊陋習,讓自身的文明行為融為節日美景的一部分,如此才能悅人悅己;除了進行自我約束外,當發現身邊其他遊客有不文明行為時,也要多提醒和糾正。此外,“中國旅遊日”的設立以及 “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實施,也是有效引導公民糾正旅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的契機。

  被遺留在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上的千噸垃圾,像一面鏡子,既照出了遊客的陋習,也折射了景區管理的漏洞。

  發展旅遊業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吃喝玩樂”,景點也不能局限于盤算一個節日賺了多少錢,要想“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就要著眼于長遠、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管理部門不能拿遊客素質當擋箭牌,只管收錢,忽視自身建設。比如,應設置引人注目的標語牌、宣傳畫和公益廣告,使旅遊文明行為潛移默化影響遊客;提供各種設施、設備以防止遊客不文明旅遊行為的發生;制訂比較完備的規章制度對可能出現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制約,對於有損景區形象的行為加以勸阻或懲罰。

  雙節將至,這是我國實施小型客車免費通行高速公路政策的首個長假,道路交通以及景區壓力可想而知。為了讓節假日出遊更加舒心而非“鬧心”,遊客與管理方,都應恪守本分、各司其職,在收穫美景與好心情的同時,還大自然以清潔、美麗。(作者係新華社記者)

熱詞:

  • 考試
  • 出遊
  • 美景
  • 景區
  • 旅遊業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