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杏:中國航母是和平力量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7日 13: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按計劃完成了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

  “遼寧艦”的正式服役,宣告我國加入擁有航母國家的行列,在世界上引起廣泛高度關注,尤其是東南海域的周邊國家。因為釣魚島爭端,日本媒體對“中國成為東亞地區第一個航母保有國”格外敏感。

  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中,任何一國軍事力量的增加必然會引起周邊國家和國際主要競爭者的心理反應,甚至引起軍事部署上的直接反應,這是正常的。但將中國航母與近來白熱化的領土爭端聯絡在一起,雖然合乎邏輯,卻缺乏充分依據。航空母艦作為高科技海軍綜合作戰平臺,集中體現了現代國防裝備的趨勢,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的重要意義是難以否認的。身處複雜的國際格局之下,中國建造航母的戰略計劃一直在穩步推進。

  進入20世紀以來,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民族國家獨立潮、兩大陣營長期冷戰,國際局勢和國際地緣政治發生了深刻調整,國際關係和國際事務處理,從道理上越來越傾向於國家無論大小而平等,但實際上大國仍然發揮著主要作用。大國地位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實力,也必然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一方面,是作為主權國家維護自身權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維護世界局勢穩定和平的需要。

  中國海軍羸弱在近代史上有慘痛教訓,目前也主要體現在近海防禦,中國需要自己的航母,在鞏固與強化海軍綜合國防力量的同時,為進一步拓展遠海防衛能力打下基礎。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國家軍隊擁有航母很正常,在印度、巴西和泰國都已經擁有航母的前提下,中國航母開始服役談不上任何意外。

  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最後擁有航母的國家,中國卻是唯一受到國際輿論質疑的,這很不尋常。國際社會需要反思,對中國的國家形象停留在意識形態差異的誤解,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交往中缺乏信任,對國際關係並非幸事。

  國際形象改變,需要國際社會改變傳統思維,但根本上在於我們自己的努力,不斷釋放追求國際和平、理性負責的信號。應該説,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本質上不在軍事,所以一定不能迷信依靠軍事實力就可以改變國際輿論環境的認識。一個“大國”自身的發展,與其被看做是一種“威脅”,不如被認為是一股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推進力量。中國所要扮演的正是這樣一種角色,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機遇。

熱詞:

  • 航母
  • 中國海軍
  • 作戰平臺
  • 國際社會
  • 國際關係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