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齊樂纛:記憶國恥接力強國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8日 08: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鳴響警報,敲響警世鐘。多做有益於未來的實事,少一些宣泄的言行。強國,是一個過程。凡事想明白,才能説清楚,做出好效果。強國夢,前輩奉獻,我輩努力,還需要後人刻苦,終有實現之日。

  又到“九一八”事變週年,1931年距今81年。

  今年“九一八”,與往年一樣,上午9時18分,事發城市瀋陽會鳴響警報,敲響警世鐘。

  鐘聲,14響,寓意先輩們、尤其東北地區的先輩們,始於1931年、終於1945年,抗敵14年,而非慣常表述中“抗戰8年”。

  14年,相對於“九一八”;8年,相對於1937年北京盧溝橋“七七”事變。14年,從東北遭受異國大規模侵略起算;8年,以全民著手抗擊異國侵略者計數。

  其實,還有一些數字,譬如“一二一三”,南京1937年淪陷的日子,30萬同胞隨後遇難;再就是“八一五”,侵略者1945年投降的日子,在吾國累計葬送70萬軍人,而國人付出3480萬人傷亡代價。

  對多數晚輩,尤其如今小學、中學以至大學生們,那一連串日子或者數字,不會形成畫面感,不附著感情色彩,記憶中可能只留存日子或者數字,其中所蘊含的故事,故事中所蘊含的曲折,曲折中所滲透的傷痛、悲哀和屈辱,無從認知、難有震撼。

  認知和震撼,需要實地、實景,需要故事、細節。

  “九一八”週年整整一個月前,與15歲女兒一同北上,去東北。這是她第一次涉足東北,遊旅順,聽“甲午戰爭”故事,知道侵略者1894年在那座海濱城市搶劫、屠殺和強姦4天3夜,全城只留36人處置屍體,其餘盡數殺滅,包括老人、孩子和婦女。那意味著,全城內,除少數人逃脫,可能數以百計,死難大約2萬人。

  女兒因而明白:侵略,由同一個國家發動;殺戮,由同一個國家的軍人下手,並不是從1931年開始。

  幾天后,在另一座東北城市,聽當地人介紹侵略者當年鋪設道路,如何“耐用”至今,如何留存“異國”風格……女兒脫口而出:哼,他們(侵略者)不想離開。

  這一趟旅行,持續一個星期,“國恥”概念,在女兒意識中,恐怕不再只牽連“九一八”,而涉及一長段近代歷史。

  這一趟旅行後,持續幾個星期焦慮,直到收到國人海監船隊抵近釣魚島消息,在女兒心目中,那不僅是國家揚眉時刻,也是個人吐氣瞬間。

  還沒有告訴她:今年“九一八”前的半個月,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參觀人數與往年同期相比多一倍;釣魚島史實展,不久會是這家博物館的新增內容。

  還想提醒她:下次看升國旗、聽國歌,可以聯想她去過的地方、聽過的故事;下次讀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最後一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可以聯想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的演進。還想提醒她:多做有益於未來的實事,少一些宣泄的言行。

  強國,是一個過程。凡事想明白,才能説清楚,做出好效果。

  強國夢,前輩奉獻,我輩努力,還需要後人刻苦,終有實現之日。

熱詞:

  • 九一八
  • 國恥
  • 異國
  • 侵略者
  • 強國
  • 八一五
  • 一二一三
  • 甲午戰爭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