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石川:大學應讓學生的靈魂自由舒展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3日 09: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0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舉行本科生開學典禮。該校校長李培根院士以“自由發展”為主題,為7500余名大學新生上了入校“第一課”。“你在大學的自由發展意味著成為你自己,不只是要有好的成績,這意味著你要有自由意志,要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9月11日《武漢晚報》)

  這幾年,華中科大校長李培根院士每一次的開學演講都奪人眼球,既受到好評,也被批評過庸俗,今年的開學演講雖然沒有以往轟動,但其思想價值不容低估。

  根叔這次演講的主題是“自由發展”,他鼓勵學生追究自由的意志、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盛行的今天,鼓勵學生“成為你自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這種論調似乎過於形而上,看似虛空而迂腐,實則不然。正因為功利化、庸俗化瀰漫大學,才更需要“做我自己”的勇氣和精神追求。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在《昨日的世界》裏抱怨,“老實説,我對從小學到中學的整個生活始終感到無聊和厭倦,一年比一年感到不耐煩,盼望儘早擺脫那種枯燥乏味的求學生活。”看來,國別不同,就讀的中小學不同,但人們對中小學的感覺大體一致。如今,這些畢業生揮別中學階段,進入大學生活就能讓靈魂自由舒展嗎?未必!同樣可能遭遇著無形的架軛,同樣可能面臨強迫、荒蕪和無聊,同樣不得不死記硬背那些“仔細劃分好了的毫無知識價值的科學”,於是陷入無精打采、百無聊賴的學習,不是為生活而學習,而是為學習而學習。為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給學生自由的空間。

  日前,《瞭望東方週刊》報道了“頂尖學者”莊小威的經歷,頗值得思考。40歲的莊小威今年5月獲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刷新了最年輕美國科學院華人院士的紀錄。但這位天才認為自己在中國接受的教育中創造力是個空白:“我在讀大學時沒有創造力,到了伯克利才慢慢改變,開始批判性地閱讀和懷疑性地閱讀。”也許這只是她的個人感觀,但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要自由發展,首先離不了學生主動學習、學會質疑,要獨立思考,敢於衝破束縛,但在當下這種環境中,更需要學校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起碼應該鼓勵學生創新,激勵學生質疑,少給學生太多的限制和生硬灌輸;還需要學校是正派的,能夠遵循好的價值觀;需要學校本身具有創新意識、開放情懷。

  一個過於官僚的、內耗嚴重的、僵化死板的學校很難讓給學生自由舒展;一個過度行政化,不懂得尊重老師的學校,也不能給學生獨立的人格。我們看到,有的學生一旦發點異議,老師就驚慌失措,學校就震怒甚至處罰學生,這自然無法讓學生擁有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要説鮮明個性了。

  讓靈魂自由舒展,讓人格站起來,讓獨立思考成為品質,擁有這樣精神氣質的大學才是迷人的。根叔也意識到,“自由發展需要開放的環境,封閉環境中談論自由發展也沒多大意義。”根叔的開學寄語是一堂生動的課,期待這樣的校長多一些,期待這樣的學校多一些,期待華中科技大學真能作出榜樣。

熱詞:

  • 學生質疑
  • 莊小威
  • 學校
  • 大學生活
  • 自由意志
  • 靈魂
  • 鼓勵學生
  • 第一課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