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詮林:海峽兩岸文化認同芻議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9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文化是一個民族得以長期生存發展的血脈,也是一個國家得以立身世界的重要基礎。因此,文化認同對一個國家的生存發展和一個民族的長期延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華文化是連接兩岸最好的橋梁,進一步深化兩岸溝通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對於增強兩岸人民的民族認同、社會認同和國家認同,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文化認同是海峽兩岸走向統一的強大保障

  文化認同是增強兩岸人民民族認同的強大助力。民族認同是指民族成員對自己的民族歷史、傳統、語言、風俗、習慣等有著共同的感受、認知和理解,對於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共同的利益、願望和理想,是一個民族得以形成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共同開創並延續著民族文化血脈,有著十分強烈的民族認同。為了加強兩岸人民的交往,深化兩岸人民民族認同感,必須大力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共享文化價值觀念,共同發展文化傳統,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在文化融合中增強兩岸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從而為兩岸統一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認同是推動兩岸人民社會認同的可靠保障。為了實現兩岸的統一,我國領導人高瞻遠矚,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這一構想已經被香港、澳門成功回歸和繁榮發展的實踐證明是十分正確的,但是,台灣人民對此仍缺乏深入了解。兩岸人民儘管所處的社會制度不同,社會認同有差異,但都生活在一個民族文化當中,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有著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共同的文化常常是社會認同的基礎。推動兩岸民間社會的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有助於增強兩岸人民對彼此社會制度的認識,增加兩岸人民在社會認同問題上的理解和尊重,最終破解兩岸人民社會認同的難題,為祖國統一提供必要的社會心理條件。

  文化認同是促進兩岸人民國家認同的重要條件。著名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這首詩告訴我們,兩岸人民儘管隔著台灣海峽,但有著同樣的鄉土情結和家國夢想,有著共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有著共同的過往歷史和未來追求,這些都是連接兩岸人民的精神血脈和溝通橋梁。大力加強兩岸各領域特別是文化領域的溝通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有助於跨過現有的政治障礙,減少和消除台獨勢力“文化台獨”的影響,增加兩岸人民對彼此政治社會的了解,化解矛盾和問題,進而促進台灣人民國家認同的深化,為祖國統一創造良好的條件。

  積極促進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深化

  文化認同不僅來自共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價值,更需要通過長期的交流和聯絡來不斷加以鞏固深化。今後,要切實鞏固兩岸交流的發展勢頭,堅決反對“文化台獨”,進一步夯實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基礎,促進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不斷深化。建議重點從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積極推動政治交流。要放眼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堅持和而不同,大力推動政治往來和對話,努力化解政治交往中的矛盾和分歧,盡可能減少政治因素對兩岸經貿文化等領域交流的負面影響,為促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

  第二,大力加強經貿往來。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陸地區的經濟飛速發展,總體經濟實力居於世界前列。與大陸經濟迅速發展相伴的是台灣地區經濟的平穩發展,兩岸之間經貿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在擴展。海峽兩岸的經濟交往不僅對大陸與台灣都有經濟上的好處,更為兩岸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認同提供了紮實的經濟基礎。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日益密切,兩岸人員往來十分頻繁,文化交流日漸深入,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不斷深化。因此,要以經貿往來為兩岸交流的重要推動力,切實促進兩岸經濟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投資、經濟合作和産業協作,為兩岸人民深化文化認同提供強大的經濟保障。

  第三,重點抓好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兩岸人民共享文化傳統的重要形式,也是促進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直接方式。在全球化衝擊文化認同的嚴峻形勢下,加強兩岸中華文化交流尤其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要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兩岸交流的精神紐帶,重點抓好兩岸人民的文化交流,採取族譜文化、飲食文化等多種文化形式,舉辦黃帝祭祀、媽祖信俗禮儀等傳統文化活動,加強兩岸傳統文化的教育交流和學術研討,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和網絡等多種傳播方式進行文化宣傳,不斷充實文化交流內容,大力豐富文化交流形式,切實改善文化交流效果,促進兩岸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力促進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深化。

  第四,切實推進民間交流。民間交流是兩岸人民面對面的交流,是促進兩岸人民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要充分發揮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在民間交流中的文化橋梁作用,不斷豐富兩岸民間交流的形式和內容。要以青少年的民間交流為重點,加強台灣青少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歷史地理的教育,增加台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感知,從而增進台灣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要採取措施方便兩岸人民直接交往,增加兩岸人民的直接交流和溝通,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深化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

  第五,堅決反對“文化台獨”。台灣文化與閩南文化等區域文化保持著緊密的淵源關係,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有著血濃于水的骨肉深情,對中華傳統歷史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但是,台獨勢力多年搞“文化台獨”活動,對台灣人民的文化認同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干擾。要推進兩岸人民的文化認同,首先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文化台獨”,揭露“文化台獨”違背歷史和現實的錯誤做法,採取措施消除“文化台獨”的負面影響,切實增強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意識。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本文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美國漢學家的台灣文學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項目批准號:12YJA751034)

熱詞:

  • 兩岸人民
  • 兩岸統一
  • 兩岸關係
  • 認同意識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