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馮創志:《紐約時報》如何維護美國對外政策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因為一則關於釣魚島為中國主權的廣告,中國企業家陳光標寫成為世界媒體的熱點搜索詞彙,也引發了華人世界的強烈關注。

  陳光標花了3萬美元于8月31日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紐約時報》刊出了半版廣告,不但是對前不久香港保釣船成功闖釣的呼應,再次折射了中國兩岸三地不屈不撓的保釣壯舉,而且也是對日本東京政府曾在1個月前在《華爾街日報》刊出關於呼籲美國支持他們購買釣魚島計劃的輿論反擊。

  令人玩味的是,刊出這則廣告,據陳光標透露,《紐約時報》未經他本人同意修改釣魚島廣告文本內容。聲明中提問部分原本是,如果日本宣佈珍珠港是日本領土,美國人民會有什麼感覺?但《紐約時報》卻把“珍珠港”改為了“夏威夷”,這是為何?《紐約時報》這般解析:是由於珍珠港對美國讀者的心理刺激太大了。這個解釋當然不能令陳光標滿意,也不能令中國公眾贊同。按理,作為標榜客觀公正的媒體理應尊重廣告者的意願,按廣告者要求刊出廣告,為何《紐約時報》卻單方面強行修改廣告詞?

  不難看出,《紐約時報》關於“打擊美國公眾心理”的解釋的深層用意。珍珠港在瓦胡島,瓦胡島是夏威夷群島中的一族。提起珍珠港,人們都會自願想起70多年前,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那是在1941年12月7月清晨,日本帝國主義海軍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的事件。正是這次事件,促使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這件事情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美國當時的弱點和漏洞。或許後這個原因,或許是由於美國政府數十年堅持美日安保條約的立場之故,《紐約時報》不願意刺激美國讀者。對這個被羅斯福總統稱之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記憶,與政府的“美日結盟”立場作對,因而強行“偷梁換柱”。就用夏威夷代替珍珠港。《紐約時報》此舉稱得上是用心良苦。

  由此説到,媒體的政治傾向。不言而喻,陳光標花錢刊出的釣魚島廣告是一則政治廣告,也屬於政治宣傳的範疇,其政治傾向是一目了然的。其實,各國主流媒體都不是超脫主義者,也就不可能中立。在政治社會,必然受到政治制約。一張報紙宣傳什麼,反對什麼,都有著鮮明的傾向性,那種認為超脫政治的觀點不存在。

  美媒體強行修改中國企業家關於釣魚島的廣告用詞,根本宗旨是維護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其實,像《紐約時報》這樣的媒體,在美國不是第一家。早在伊拉克戰爭時期,就傳出了美國收買伊拉克主要媒體不刊登美國負面報道的消息。在上屆總統選戰之際,美國白宮曾發出了聲音,要求那些對美國對外政策説三道四的行為“收聲”。這些舉動對否另當別論,不過,卻印證了一個道理,作為國家的主流媒體是不能與國家利益唱對臺戲的。

  美國《紐約時報》強行修改中國企業家的陳光標關於釣魚島廣告詞一事,也令人們反思。近年來國內一些所謂“精英”對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信口開河,多方指責,主流媒體對這些言論不刊登或予以駁斥就往往説成了新聞“不自由”。應該承認,儘管在美國政府和資本家集團的嚴密新聞控制下,美國還是有些媒體從業人和機構勇敢的對抗政府(特別是共和黨政府),發出了一些嚴肅的批評,為美國的新聞自由添上些須色彩。然而,這些聲音並不會成為真正有效的監督。對待這些聲音,美國政府如同殺豬人對待豬的嚎叫一樣,豬可以自由地叫喚,殺豬刀一樣的落下。如果哪天停了殺豬刀,也不是因為豬的嚎叫讓他心軟了,只是碰巧那天沒人來買肉罷了。而今,《紐約時報》強行修改中國企業家廣告一事,不正是對所謂“新聞自由”的一個巴掌麼!

熱詞:

  • 珍珠港
  • 夏威夷
  • 釣魚島
  • 對外政策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