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中國青年報:冷熱不一 何去何從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3日 0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北京時間8月13日淩晨5時左右,由204片銅花瓣組成的主火炬臺上的奧運聖火自下而上逐層熄滅。緊接著,在現場8萬多名觀眾的注目下,位於倫敦奧運主場館中心的火炬臺邊,一隻火鳳凰展翅飛翔。

       奧運會後,這座酷似“大碗”的奧運主場館可能成為一個專業的足球場。據英國媒體報道,兩支英超球隊西漢姆聯隊和托特納姆熱刺隊在競爭著“倫敦碗”的使用權。

       兩天前,在與“倫敦碗”直線距離8000多公里的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內,意甲球隊尤文圖斯和那不勒斯上演了一齣實實在在的爭奪戰。2012年意大利超級杯,6粒進球、兩張紅牌、6萬名球迷的呼喊,把“鳥巢”的激情再次點燃。

       倫敦奧運會的閉幕,意味著倫敦即將面臨它的第三個“後奧運時期”。此時,北京剛剛經歷了“後奧運時期”的第一個4年。

       作為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地,北京共建有31個奧運場館,其中12個新建場館,11個改建場館和8個臨建場館。今年3月底,路透社記者大衛格雷(David Gray)走訪了其中多個場館,拍攝了一組北京奧運場館現狀的圖片。

       小輪車賽場內雜草叢生、皮划艇賽道中看不到一滴水,沙灘排球館墻紙大面積脫落……這組圖片讓一些網友感慨,曾經投入鉅資的場館卻閒置了,真浪費。

       但,果真如此嗎?北京奧運場館的現狀如何,已有三屆奧運會主辦經驗的倫敦又會如何對待場館這一最大的物質遺産?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展開了走訪調查。

       “後奧運時期”的場館有熱有冷

       8月12日11時,來自多倫多的華裔女孩凱瑟琳在鳥巢和水立方外拍照留念。她説,全家人在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都被震撼了”。

       筆者從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安保人員處了解到,當天進入公園的遊人數量超過兩萬,不少遊人是衝著“鳥巢”和“水立方”去的。

       “我在‘鳥巢’、‘水立方’外留影,主要是因為遠在多倫多的媽媽想來但沒有機會。我回去後可以把照片給她看。”凱瑟琳告訴筆者。然而,她對是否要買票進“鳥巢”參觀猶豫不決。

       與她情況類似的還有來自寧夏的一家人。20多歲的兒子覺得“鳥巢”內“也就是運動設施,沒什麼好看的”、“在外面把場館當背景拍個照,就行了”。

       從2008年9月29日起,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開始對遊客開放。開放當日,公園便迎來了15萬人次的遊客量,超過故宮,成為國慶假期首日遊客最多的地方。

       然而,隨著奧運會的腳步逐漸遠離北京,奧運場館的吸引力開始下滑,單純的參觀已無法滿足一部分遊客的心理需求。參觀過“鳥巢”的李阿姨説,就是去看一下裏面的座椅,“50元的門票,看比賽或演出還是挺值的,但僅僅用來看賽場、觀眾席,就過高了。”

       儘管如此,奧林匹克公園還是因為園內有“鳥巢”、“水立方”等著名場館而每天迎來相當數量的遊客。地理位置偏遠、知名度較低的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位於北京東北郊區的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當年,這裡由順義區政府出資建設,作為奧運會賽艇、皮划艇等水上項目的比賽地。北京奧運會後,水上公園對遊客有償開放。

       目前,該公園僅開設帆船俱樂部、滑水俱樂部和針對兒童戲水的“歡樂水世界”等少量項目。大衛格雷鏡頭下的賽艇碼頭附近草木枯黃,指示牌倒在地上,碼頭的木板破損嚴重。筆者在4個月後的走訪中也發現,儘管指示牌被重新樹立起來,但碼頭的木板依然沒能得到修復。曾經作為動水皮划艇的賽道,因為向上抽水需要耗費大量電力而閒置,乾涸的賽道底部在烈日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

       行走在由大片水域和草地組成的水上公園內,筆者每過幾分鐘才能遇到一兩名遊客。檢票口的工作人員説,平時的客流量也只有每天五六百人,週末稍多些——1000人左右。來此遊玩的市民反映,“需要轉多趟地鐵、公交”,自駕車也得花上1個小時左右。

       部分冷門項目奧運場館遭遇經營難題

       2008年,朝陽公園承辦了北京奧運會沙灘排球項目的比賽。在路透社記者大衛格雷今年3月拍攝的沙排館照片中,館外墻的墻紙嚴重泛黃、脫落,裏面的鐵皮骨架非常醒目。

       筆者近日走訪沙排館發現,場館外墻已經貼上了簇新的“2012國際排聯沙灘排球世界大滿貫北京賽”的大型宣傳海報。不過,據朝陽公園體育中心經理安旭光介紹,沙排館僅在比賽時才開放。

       “除了沙排館,我們還有沙區供沙排愛好者使用。”安旭光説,為吸引遊客,朝陽公園僅向每位前來玩沙灘排球的人收取“每3~4個小時30元的場地費”,但是每月只有兩三撥人前來。

       “國人對沙灘排球的興趣太小了。”安旭光説,即使舉辦國際排聯頂級三大賽事之一的“國際排聯沙灘排球世界大滿貫”北京賽,上座率也非常低,“目前來的人以贈票為主,買票的很少。”

       除了沙排館,同樣以贈票方式讓觀眾前來觀看賽事的還有老山自行車館。據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管理中心辦公室王主任介紹,為推廣自行車運動,北京奧運會後,老山自行車館舉辦了國際自行車聯盟的場地自行車世界盃賽、全國場地自行車冠軍賽等比賽。

       她告訴筆者,“我們一般不採用對外宣傳的方式。大部分比賽我們會送門票,或者就免票。如果有觀眾了解到該賽事,可主動前來參觀,只是來的觀眾並不多。”

       提起不對外進行宣傳的緣由,王主任解釋説:“舉辦大型活動,需要一大筆費用,門票收入可能都不夠安保支出呢。”

       據了解,政府對大型社會活動有一定的安保要求。在奧運會賽場這類大型場館中舉行比賽,觀眾眾多,因此安保規格高,費用也高。

       除售票困難外,某些場館因為過於專業化的設計,也很難被普通市民使用。奧運場館是高規格的競技場館,在設施、功能設計上有著嚴格的標準。奧運會前,國際自行車聯盟曾對老山自行車館賽道提出了“長250米,坡度13~47度之間”的要求。王主任説:“建成後,老山賽道最大的角度為45度,連專業運動員也經常在上面摔跤,一般人更是很難在上面騎行。”

       目前,老山自行車館的主要功能是國家自行車隊、國家擊劍隊的訓練場,同時也為各省市自行車隊提供集訓場地。

       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投資發展中心市場部部長高嘉冬認為,比民眾因技術要求而無法參與到某項運動中更要命的是,“他們對這項運動根本不感興趣”。

       為推廣水上運動,進一步提高水上公園的知名度,從2009年對外開放起,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辦了中美滑水明星對抗賽、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等高水準比賽,但按高嘉冬的話説,來看賽艇比賽的主要有三類人:一是覺得新奇的,二是略有耳聞的,三是買門票逛公園正好趕上的。幾乎都是站在水邊,看一眼知道是怎麼回事,就玩別的去了。

       “在英國人眼中,賽艇是一項非常優雅、高貴的運動,國內完全沒有這種文化的基礎和傳統。”高嘉冬感慨道。

       倫敦奧運會青睞臨時場館

       北京一些奧運場館的經營困境只是歷屆奧運會場館經營難問題的一個縮影。從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的巨大財政虧空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場館的大量閒置,對主辦城市來説,奧運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在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看來,絕大多數奧運場館還是要走市場化道路,其中“無形資産的利用”是重要途徑。

       由於消費者的缺乏,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一些遊樂項目如賽艇已經取消,但另一項運動如龍舟賽卻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高嘉冬説:“龍舟賽參與者和參觀者非常多,而且賽事舉辦次數呈逐年遞增趨勢。據不完全統計,與去年相比,今年增幅高達50%左右。”

       除了業主對場館商業化開發的探索外,林顯鵬覺得,政府也需要提供一定政策支持。

       “目前,政府在政策方面對北京奧運場館基本沒有什麼扶持。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出臺的很多優惠政策,奧運會一結束就都終止了。”林顯鵬認為,當年的一些奧運政策應該延續,“比如免稅政策。營業稅按5%稅率收取,對於文化産業來説基本是免的,但是奧運場館並沒有享受到這項優惠政策。”

       此外,安保費用也是奧運場館急需的一項政策優惠。8月11日晚在“鳥巢”舉辦的意大利超級杯比賽的安保費用高達200多萬元。“儘管‘鳥巢’只提供場地,安保費用由活動主辦方支付,但因為你收取活動主辦方這麼多錢,使得一些主辦方很難把活動放在‘鳥巢’舉行。”林顯鵬説。

       正當北京奧運會場館還在賽後經營發展之路上緩慢探索時,第30屆夏季奧運會主辦地倫敦則開始了新一輪的奧運場館建設。不過,這次倫敦卻呈現出與以往奧運會不同的面貌。

       一位親歷了倫敦奧運賽事報道的記者説:“這次倫敦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你很難想象它會有這麼大規模的臨時性場館。”倫敦奧運會只有6座新建場館,大部分臨時場館的材料在以後的場館中還可以重復使用。

       “我們知道,4年前的奧運會為北京留下了‘鳥巢’和‘水立方’這樣的宏偉建築。但在倫敦,我們希望用臨時建築來使奧運公園變得豐滿。我認為我們有足夠的技術支持,可以為奧運會提供一個新的發展理念。”倫敦奧運公園主管設計師克裏斯喬普森説。

       而在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看來,“臨時場館所體現的綠色、可持續建築設計理念,無疑將成為倫敦對奧運會發展的最大貢獻。”

       “考慮到國土面積、人口數量及運動人口、運動場館賽後使用率、經濟狀況等諸多因素,臨時場館對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最綠色、最省錢、最實用的高效選擇。”他説。

熱詞:

  • 奧運聖火
  • 奧運會
  • 倫敦碗
  • 鳥巢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