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慧冬、葉雨陽:奧運場館賽後利用的“他山之石”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3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對於歷屆奧運會主辦城市來説,賽後如何經營管理奧運場館一直是個巨大的難題。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由於出現了10多億美元的鉅額虧空,致使該市的納稅人直到20世紀末才還清這筆債務。而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每年1億多歐元的奧運場館維護成本,讓希臘未來幾代人背上了債務包袱。

       為避免出現類似危機,本屆倫敦奧運會未雨綢繆,在離奧運會開幕還有4個月的時候,成立了倫敦奧運遺産公司。該公司主要處理奧運會遺産,尤其是賽後場館的利用。

       從1896年至今,夏季奧運會已舉辦30屆。在如何妥善利用奧運場館等奧運遺産等方面,一些主辦城市的做法為後來者提供了借鑒。

       2000年悉尼奧運會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成立了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局。該管理局整體管理奧林匹克公園,並承擔一部分場館設施的運作。有專家點評稱,“奧運場館經營,單靠業主是做不了的。把政府和場館業主緊密結合,是悉尼奧運場館運營方面很大的亮點。”

       剛剛落幕的倫敦奧運會的思路是舉辦一屆“臨時奧運會”。據了解,倫敦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倫敦碗”將進行“瘦身”。在“瘦身”工作完成之後,“倫敦碗”將變成擁有3.5萬個觀眾坐席的專業足球場。而舉辦了擊劍、摔跤、跆拳道、乒乓球等7項奧運賽事的埃克塞爾會展中心也會如期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大量使用臨時性場館是倫敦奧運會的一大特色。其實,早在2001年7月羅格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一職後,國際奧委會專門成立了“奧運會研究委員會”,研究如何控制奧運會的規模,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建設奧運場館。

       該研究委員會的一個基本建議是,“能用現有的場館就用現有的場館,能夠不新建場館就儘量不新建場館,能夠用臨時場館最好用臨時場館”。

       除了場館建設規模上的縮減,普及大眾體育也是國際奧委會倡導的方向之一。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就是以奧林匹克公園為核心,在穿城而過的漢江兩岸修建了許多大眾體育設施,發展全民體育。

熱詞:

  • 奧運會
  • 主辦城市
  • 奧運場館
  • 賽後利用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