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貴峰:包容開放不等於非驢非馬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30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張貴峰

  8月28日,國內百餘名學者聯名寫舉報信稱,商務印書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規(8月29日《新京報》)。

  對於這一舉報,許多網友都持一種不甚贊同乃至不以為然的態度,如以“文化包容”、“開放融合”為由,覺得“NBA進漢語詞典並無不可”。儘管這種看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和現實依據,但筆者仍無法認同:強調“文化包容、開放”,難道就等於可以不要最基本的語言規範?乃至可以不惜破壞漢語言的根本特徵,任由大量純英文詞生吞活剝地直接進入漢語,以致于最終讓漢語在我們手中日趨變為一種“英漢混雜”、“非驢非馬”的洋涇化語言?

  究竟應如何看待和理解上述舉報,尤其是其背後“規範漢語”的呼籲,筆者以為,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厘清這樣一個根本問題:語言文化的“包容開放”與必要基本的語言規範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無疑並非一種相互排斥、不可調和的關係,而漢語是否“包容開放”,更不是簡單以是否允許NBA等西文詞語直接進入為判斷標準的。這正如學者指出的,“漢語並不是沒有開放性”,規範漢語也並非拒絕吸收外來詞。事實上,自古以來漢語就一直是一種能夠且善於通過不斷吸收外來詞來豐富自己的語言,否則,漢語也不會傳承幾千年而生生不息、至今仍保持強大活力。如早在漢唐時代,漢語便從西域吸收了“葡萄”、“菩薩”等許多詞彙,近代以來各種外來詞彙更是不勝枚舉,如“電話”、“沙發”、“啤酒”等等。

  很明顯,所有這些外來詞在融入漢語的過程中,無論採取直接“音譯”,還是間接“意譯”,都遵循了最基本底線的漢語規範——利用漢語固有音節、以漢字方式融入漢語,保持了漢語最基本的外在語言形式。而時下充斥于漢語中的NBA等外來詞,顯然已突破了這樣的底線規範,難以再稱為規範漢語了——“方塊字”都改字母了,漢語還能算是漢語?

  當然,也許應當承認,在今天這個高度開放的信息互聯時代,面對無處不在的“強勢英語”,如果完全禁止NBA之類外來詞進入漢語,確實可能帶來某些表達上的不便和麻煩。但與此同時,我們顯然也須進一步搞清楚這樣幾點:其一,這種不便和麻煩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主要是習慣使然,所謂“習慣成自然”,而非當真多麼不便和麻煩。如,AIDS與艾滋病、NBA與美職籃,後者難道一定就比前者更不方便?這正像學者質疑的:“英超”、“德甲”可以翻譯,“美職籃”為什麼不能?

  其二,即便民間日常口語層面可以因嫌不便而允許直接使用NBA等外來詞,難道權威嚴肅的漢語詞典、正規出版物和電臺電視等媒體也不需要基本必要的語言規範——不用或至少儘量少用NBA等外來詞?

  其三,當前日益流行氾濫的“英漢混雜”,説中文不夾雜幾個英語單詞便似乎“不會説話”的“洋涇”式表達,究竟是“不得已”的語言需要,還是骨子裏透著文化自卑和虛榮的不健康心理使然?説到這裡,不禁想起幾段網上流傳的所謂白領混雜語體:“我一會兒坐subway(地鐵)去靜安temple(寺)找你,一起check(核實)一下週末的schedule(安排)”,“請你儘快Push(催促)一下這件事,按定下來的Plan(計劃)來follow(跟隨)這個case(項目)”——如果“文化包容、開放”的最終結果,便是這種沒有底線的漢語洋涇化,筆者倒寧願選擇不包容、不開放。

熱詞:

  • 開放融合
  • nba
  • 外來詞
  • 意譯
  • 英漢混雜
  • 啤酒
  • 搜索更多開放融合 nba 的新聞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