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高潔:奧運冠軍收穫重獎後,該做些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8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成為奧運冠軍,不容易。這背後,有太多甘苦冷暖。金牌到手,人生從此不同。唐人孟郊在《登科後》曾寫:“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奧運冠軍,也如順利登科,只是,往事已不留連,甚至連看花的雅興也不會有,因為他們在忙著數錢。

       數錢數到手發軟,用這個來形容現在奧運冠軍的狀況,不為過。這時,要是讓他們再去參加場比賽,表現肯定就是“肌無力”。那些奧運金牌選手,已經被夢幻般的慶功之旅搞得頭腦發暈,身體疲軟。因為政府與企業對他們的熱戀,瘋狂到極致的地步。

       房子、車子、金錢……財源滾滾,數額驚人。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奧運冠軍獲得的獎勵收入都在500萬元以上,大約相當於中國城市工薪基層年收入的200倍。比如,廣東對奧運冠軍每人重獎500萬元另加豪車一輛;目前希望與奧運冠軍孫楊合作的企業可能超過200家,孫楊出席一次商業活動的報價可能已達到100萬元。

       政府很闊綽,企業狂追捧。這種夢幻般的獎勵回報,不妨套內當年北京奧運得到的那個評價——無與倫比。問題是,這樣的奧運慶功,這樣的冠軍回報,真的理性嗎?它到底又在傳遞什麼價值?

       誠然,對奧運冠軍進行獎勵補償,是有必要的。畢竟,奧運冠軍,可以用來作為一個國家的榮譽符號,曾經的付出需要得到合理的回報。問題是,從政府到企業,分層級、全社會、系統性進行沒有底線的獎勵,這樣個人命運的“一飛沖天”,會不會突破權利的邊界。比如,政府對冠軍獎勵,説到底,是在花納稅人的錢。這種獎金本身的正當與程序,到底是否經得起監督考驗?是否滿足了公開公平的需要?

       運動員説到底,也還是是一種職業,是一份工作。參加比賽,追求成績,就是他們的生活目標,就是他們應該做的事。對金牌選手瘋狂獎勵與過度追捧,將其打造成一個蓋世英雄,這本身就存在著極大的價值錯位。這種模式,實際上與舉國體制下對冠軍價值過度拔高很有關係。奧運冠軍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更應該視為是一個人自我實現的一种經歷。然而,在中國,本身就靠花納稅人供養起來的奧運冠軍,卻成為構造體育強國榮譽幻覺的載體,成為商業資本進行市場營銷的工具,由此只能傳遞強烈的“功利”意識,而不能公共價值。

       事實上,我們這個金牌大國正遭遇全民健身尷尬。日前,衛生部長陳竺對外發佈《“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指出,15年間,中國的患病人次數增加了20%,成年人中有八成人從不鍛鍊身體。這意味著,這個金牌大國並不是真正的體育強國,人們熱衷觀看體育比賽,卻不愛運動;注重保健養身,卻不重視鍛鍊。

       大部分城市的公共體育設施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體育健身的市場化異化成了“貴族化”,金錢門檻將有限的體育資源變成了少數人享有的特權領域。廣大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幾乎還是一片空白。教育改革改了幾十年還是走不出高考指揮棒的束縛,“分分還是學生命根兒”,體育教育始終是“花椒面”,各院校靠體育特長生來充面子。當前中小學生體質狀況令人堪憂,教室裏“胖墩”和“豆芽菜”比比皆是,一照相唰唰的都是小眼鏡在反光。老年群體的體育健身狀況也有明顯問題,媒體廣告輿論經常誤導觀眾,現在老年保健品市場有幾千億元的規模,若果有一半花在體育健身上情況會好得多。一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是,許多上班族的身體狀況還不如退休的老人。

       作為公共人物,作為偶像符號,奧運冠軍掌握著巨大的話語權,如果只知道接受權力賜封,進行利益佔有,而不能形成更大的公共價值,帶來更多的社會教育意義,這樣的奧運,這樣的奧運冠軍,最後只能成為別人的遊戲,被公眾所拋棄。倫敦奧運會的口號是“激勵一代人”。那麼,接下來,我們的奧運冠軍,應該拿什麼來激勵人呢?

熱詞:

  • 奧運冠軍
  • 金牌
  • 獎勵收入
  • 商業活動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