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譚敏:不讓座被扇耳光,孰是孰非?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6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熱映的一部大片《搜索》,講述一位都市白領在公交車上沒給一位大爺讓座,而遭到乘客輪番攻擊,被拍下視頻傳上網後,網友們紛紛人肉辱罵。同樣一幕場景,在杭州一輛公交車上真實上演。一個小夥子沒給抱孩子的婦女讓座,被女子丈夫連扇5個耳光。(8月24日《青年時報》)

  在我看來,這起事件,簡單説來就是不道德行為遭遇不當暴力制裁。顯而易見,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有錯。

  佔著老弱病殘專座,不給懷抱幼兒的婦女讓座,甚至對車廂廣播多次的讓座提醒充耳不聞,這名小夥的行為確實令人憤慨。但站在小夥子的立場上分析,有座者並非小夥子一人,車廂裏的其他人難道因為抱孩子的婦女沒站在自己身邊,就置若罔聞,認為讓座于己無關?小夥子固然不對,頂多算是個道德問題。讓座只是為了社會的文明和諧而倡導的一種美德,應該源自內心,而非法律規定,也沒有強制義務。道德的歸道德,倡導社會美德應該通過勸導、教育、提倡、感化等手段來完成。難道因為他有不道德行為,就能夠揮舞道德大棒,對其肆意施暴嗎?更何況,不讓座的人也未必就是沒有道德良知,誰沒個特殊情況呢。正因為如此,通常發生不讓座事件,挨罵的都是不讓座的那個人,但這起事件中,不讓座的小夥子反而成了許多人同情的對象。

  而從丈夫的角度上看,因為妻兒沒座位而著急,本來可以理解。可是,只是因為小夥子沒給自己妻兒讓座,其個人的利益不能得到滿足,就暴跳如雷,大打出手,這種靠武力來解決問題的行為,不僅成為不了“道德英雄”,還有違社會公德,更有人身傷害之嫌。挾道德暴力以行,是比不道德行為更加令人厭惡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照顧老弱病殘,公交車上給需要座位的人讓座,一向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應該大力提倡和弘揚。可是,真善美的弘揚不應該以醜陋的面目出現,靠耳光扇不出社會文明,冷漠旁觀和相互指責也難以建立人際和諧,相反,只會加劇矛盾與對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諒、包容和理解,也需要全社會所有人的共同參與。有時,消弭敵意和對立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微笑,一句良言。

  (譚敏)

熱詞:

  • 扇耳光
  • 被拍
  • 小夥子
  • 搜索
  • 人際和諧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