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周鴻軍:中韓都應珍惜20年來的不易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4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993年11月18日,筆者在參加完韓國駐上海領館交流宴會後,一位領事在送我回家的路上,遇上一歹徒用摩托車衝撞執勤交警,致使兩位巡警受傷倒地。該領事見狀果斷提示司機挂上警燈,追趕歹徒。在我們共同制服歹徒後,我不解地詢問,他為什麼敢冒危險這麼做?他説:“一,我是公務員,我有責任;二,中國和韓國是兄弟、鄰居,我有這個義務。”

       今天是中韓建交20週年,回想1992年8月24日中韓建交之時,中國許多人都不了解韓國。在中國當時出版的世界地圖裏,韓國和朝鮮是用一個顏色表示,首都是平壤,這曾引起韓國一些外交官的不滿。二戰結束後,韓國從一個資源貧乏、經濟荒敝的農業小國一躍成為人口5000萬,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萬美元,多項産業領先世界(電子、造船、汽車)的現代中等強國。在大型企業體制及經營管理改革、經濟佈局與地區均衡發展、培育“韓流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等方面均取得較大成果。韓國引起我關注並令我感動的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全國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排隊捐金獻銀,有的女士當場取下耳環和摘下項鏈。這讓世人對韓國的民族精神留下深刻影響。

      隨著近20年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迅速增長,中韓兩國國民心態從建交初,韓國具有優越感逐漸趨向雙方平衡。兩國國民看待對方的觀點,通過各種頻繁交流逐漸細化和深入,進入了顯微鏡和放大鏡過渡時期,雙方民眾、學者在歷史、地緣政治問題都有著不同的觀點,這是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中韓兩國是近鄰,有不同的意見也很正常。中韓雙方應該進一步加強交流,求同存異。

       筆者認為,歷史上,朝鮮半島當局遭到日本入侵或反叛時,中國應半島當局者邀請出兵、出錢、出力,與朝鮮半島軍民共同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和反叛勢力,為維護半島穩定盡到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並且事後都迅速撤兵,沒有派軍隊長期駐守。歷史無法改變,雙方可以各保留觀點,但掌握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把握中韓共同發展的未來和機遇,切忌被雙方的短視和狹隘的民族主義干擾,被第三方勢力有機可乘、破壞中韓友好大局。

       我們都要團結起來向前看,都應該學習、欣賞彼此的優點、成績、發展成果和尊重對方的民族自尊心,中韓也應共同呵護東亞和平的大局。對於一些敏感問題可否通過雙方學者、民間私下交流找到共識後再進行公開發表。

       中韓幾千年的交流是和平友好互助的,雙方都應以史為鑒,以發展的眼光看對方。從長遠角度來看,雙方趨向客觀、冷靜、平衡、現實、相互再認識,中韓關係通過階段性磨合必將更加成熟、健康、穩定。祝中韓兩國友好源遠流長。

熱詞:

  • 韓國
  • 領館
  • 領事
  • 中國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