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包麗敏:賽場外不需要“孫樸之爭”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3日 0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當中韓兩國的游泳名將孫楊和樸泰桓在倫敦奧運的泳池中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時,不少圍觀的搖旗吶喊者,卻在賽場之外製造著一起充滿口水的“孫樸之爭”。

  先是倫敦奧運開幕之前,某著名網站或有意或無意地曲解了韓媒上樸泰桓的原話,稱“孫楊來奧運是個錯誤,只為襯托我而存在”。這句與樸本人原意完全不符的引語,被其他一些中國媒體以訛傳訛地轉引,雖有網友辟謠,仍在微博上獲得了極高的轉發量。

  孫楊奪得400米自由泳冠軍後的訪談原話,也被捏造出一句“我打敗了所有韓國人,這枚金牌打破了韓國人和韓國媒體對中國游泳的羞辱”,同樣以訛傳訛地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甚至有網媒將孫楊奪冠誇張成“完勝中韓大戰”。

  再是男子400米自由泳預賽中樸泰桓最初因被判起跳犯規而取消成績,一家韓國媒體在言語間暗示“中國裁判”不公,後雖另有別家韓媒承認該報道失實,但前一條新聞被轉譯到國內後引發眾多國人的憤怒,一些中國媒體在報道中直接以“潑臟水”、“羞辱”、“挑釁”等詞語不加區分地形容這家“韓國媒體”所為。

  此外,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韓國網絡媒體Dailian一篇言過其實的報道,稱孫楊“以樸泰桓的熱血粉絲自居,髮型、穿衣習慣等都是在模倣樸泰桓”,這段文字被翻譯過來後,又極大地激起不少國人的憤怒,在微博上獲得大量轉發。吊詭的是,很大程度上,這種原本在韓國並不主流甚至得不到多少關注的聲音,進入中國後卻獲得了廣泛得多的傳播和影響。

  事實上,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難發現,上述網絡傳播現象,並不僅僅出現在這場“孫樸之爭”當中,在近幾年來網絡上受人關注的所謂中韓文化之爭中,也極其盛行。

  比如,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江陵地區“端午祭”,由該地區的祭禮、舞蹈和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卻被眾多國人誤解為是跟中國搶奪“端午節”;一些在韓國其實並不主流的民間學者主張“李白是韓國人”、“漢字由韓國祖先發明”等毫不主流的觀點,同樣在轉譯到中國後獲得了完全不成比例的傳播力,被渲染,被擴散,導致眾多國人誤以為韓國民眾也大多持有這些錯誤觀點。

  不理性的媒體,將不理性的聲音,不理性地放大,種種在傳播中形成的扭曲,其中當然有媒體的誤導和失責,對此,中韓兩國媒體都有需要反思之處。這樣的扭曲,讓許多國人形成對鄰國的刻板印象,既在網絡世界裏製造著無意義的充滿火藥味的口水,也在現實中對兩國民眾的溝通和情感造成傷害。

  然而同樣令人憂心和警惕的是,這些極具誤導性的信息,卻為何能在國內獲得如此廣闊的市場?

  這些大多為搏取眼球和點擊的傳播行為,迎合和煽動的究竟是什麼?是對鄰國進行故意妖魔化的慾望,還是某種無意識的迫害妄想?不得不説,某種程度上,它們滿足了不少網民某種病態的快感。

  或許,倫敦競技場之外發生的這起“孫樸之爭”,透露出一種令人擔憂的情境:一面是中國的崛起,實力大增,體量膨脹;一面卻是某種受迫害意識依然潛藏在民族心理中,導致國人對外界的誤讀誤判,為中國的崛起平添摩擦和衝突的風險。

  在頂級體育賽事中奪金拿銀,早就讓中國人徹底擺脫“東亞病夫”的形象,但無需諱言的是,不少國人還未能徹底走出“東亞病夫”式的心理陰影。

熱詞:

  • 賽場
  • 孫樸之爭
  • 倫敦奧運
  • 游泳名將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