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義桅:看奧運要避免三種情結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09: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經歷了4年前北京奧運會戰績的“滿堂紅”,很多中國人都覺得自己對金牌“沒那麼在乎了”。但當兩名原中國籍的哈薩克斯坦舉重選手接連摘得奧運冠軍時,國內輿論還是本能地表現出震驚甚至譴責。這顯示在我們心中,某些有關奧運會的傳統情結並未遠去,它們仍然固執地存在,影響著我們欣賞倫敦奧運的心情。

  其一是政治使命情結。可能因為中國是全球化的後來者,而奧運會是中國體育“入世”的重要標誌,中國參與奧運,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爭取國家榮譽、爭取國際認同的政治使命。北京奧運會,尤其是其開幕式,可以説完成了這一使命。但是,人們心目中,北京奧運會只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開端,而非終點。歷經百年國恥,我們比較自然地將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體育,所有的一切,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挂鉤。這一點其他國家也概莫能外。《紐約時報》日前就評價説,倫敦奧運開幕式“充滿民族主義”。其實,國家身份只是個人身份的表徵之一。運動員參與奧運會,只是職業發展的選擇,奧林匹克的精神是人類和平,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這首先是對人的要求,並非對國家的要求。儘管選手都有國籍,但他首先是代表全人類而並非代表國家在挑戰人類運動的極限。

  其二是實力比拼情結。最近網上有一種説法,認為中國90後小將不斷在奧運會上創造佳績,是因為這代人“蛋白質攝入充分”,他們的成績證明“中國工業化的成果”。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擔心中國獎牌數會隨同經濟增長率一起下滑呢?其實對於中國體育在世界的排名,不必過於敏感,我們不需要把體育與國家實力、國家處境畫等號。不久前剛結束的歐洲盃不就是在“笨豬國家”之間最終較量的嗎?牙買加的短跑,塞爾維亞的籃球,這些驕傲都屬於小國。處於戰火中的敘利亞,也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奧運開幕式入場隊伍裏。國家不論經濟水平如何、政治處境如何,都能在奧運會上獲得平等的參賽資格,享受奧運會帶來的榮耀,這才是奧林匹克真正的魅力所在。

  其三是狹隘競爭情結。夏季奧運會,總共300多塊金牌,近200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平均下來,如果一個國家拿了兩塊金牌,就意味著必然有一個國家空手而歸。對於奧運選手而言,贏得獎牌是成功的代名詞,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唯獎牌論,正如經濟發展的GDP主義,同樣也是有害的。而在我們傳統的奧運情結裏,存在這樣一種競爭潛意識———走自己的路,同時讓別人無路可走。但想想看,我們的國球———乒乓球,如果不是良性競爭指導思想,恐怕永遠只能自己玩,失去國際比賽的意義。幸運的是,我們的乒協敢於向國外輸出國手和教練,包容其加入外國國籍,讓自己人成為競爭對手,這才維持了乒乓球成為國際奧運項目,而非國內賽事的結果。強者要尊重和培養對手,這就是奧運給我們的啟示。

  費孝通先生説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這不僅是奧運參與之道,也是處理國與國關係之道。我們要能競爭拿獎牌,也要學會去欣賞,尤其是去欣賞那些小國、弱國運動員,欣賞那些對我們不算友好的國家的運動員,超越政治和國家認同,讓國際社會見證中國人成熟、理性、健康的國民心態。

▲(作者是同濟大學特聘教授)

熱詞:

  • 奧運項目
  • 奧運冠軍
  • 王義
  • 小將
  • 金牌
  • 體育
  • 滿堂紅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