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國榮:請給他們一頂體面的“帳篷”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大災當前,救災不分你我,不分地域,也不分國界。可是很奇怪,據昨日京華時報報道,在京務工近20年的房山北營村“新市民”趙先生,7月21日暴雨時先後救出多人,由於不是本村人,趙先生一家卻不能享受與同院災民被安排住進救災帳篷的待遇,也無救災物資可領,夜裏只能借住在鄰居的卡車裏。

  這事,聽起來很讓人寒心。在這樣一場人人幫人人、人人都需要幫助的災難面前,居然還把人劃分得這麼有界線有等級,可見作為大都市的京城,一些部門和人的地域觀念是何等分明。災難面前,一位新北京人無私無畏投入搶險救災之中,先後救出多位鄰居,臨到他一家人需要領一個帳篷安身時,卻被區別對待。很難想象,他以後是否還有這種救人的熱情?

  這場北京大水,成就了一種“北京精神”,説得確切點應該叫“公民精神”,是合格的市民築起了這座精神豐碑。這座豐碑,也凝聚著像趙先生這樣一群在京務工、住出租房的新市民的奉獻精神,在大水之夜,到處是民工們忙著救人的身影。但是,很遺憾,類似趙先生這樣被劃分為另一種人的事件不是孤例。

  昨日新京報報道,“女子京港澳高速失蹤,丈夫報警遭推諉”——當28歲剛做媽媽一年的鄭冬潔發出最後一個短信向家人求救後,她的丈夫杜偉和家人“找遍了沿途的所有醫院、派出所、災民安置點,沒有消息。絕望中,他們的報警求助被房山推給豐臺,又由豐臺推回房山”。最終,杜偉的妻子在616路公交車上不幸溺亡,她再也回不到她的娘家——河北涿州。

  人民日報曾經有一篇評論這樣講道:其實,一個城市和國家是否體面,不在它擁有多少高樓大廈、創造了多少經濟奇跡,也不在於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麼風光,而在於它如何對待最弱勢、最無助的普通勞動者。

  禮遇,就是一種體面與尊嚴。而普通市民尤其在大城市務工的新市民,他們受禮遇的滿足感卻很簡單。京城水災當夜,京港澳高速公路出京方向17.5公里處的南崗洼鐵路橋下嚴重積水,水深平均4米,最深處達到6米,數十輛汽車被淹,上百人的生命受到威脅。附近工地的100多名農民工兄弟,立即奔到現場,搭起了一條生命線。可讓民工杜金榮“最感動”的就是被救的人説的一聲“謝謝”,聽到“謝謝”聲,他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好像我們這麼做得到了別人的認同”。 就這麼簡單,聽到“謝謝”,民工們感到得到了尊重。

  這樣好的人,這麼見義勇為的民工兄弟,我們怎麼忍心去傷他們的心——不給帳篷,眼看著他們露宿車鬥裏,悶熱、蚊咬、整夜不眠。大水是張考卷,考出了人與社會的良心。“那個雨夜,在積水中,浮起了一群可愛可敬的面孔。”面對這麼可愛可敬的“新市民”、“京漂一族”,我們不僅要給他們一頂臨時安身的帳篷,更應該給他們一頂保障同等市民待遇的永久體面的“帳篷”。

熱詞:

  • 帳篷
  • 謝謝
  • 公民精神
  • 新市民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