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龍:紙上“談”兵難以阻止價格上漲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弄清食用油漲價的市場因素,從整個食用油的産業鏈梳理其市場定價權如何確定,顯然比約談食用油企業更重要。

  近期食用油價格頻繁上漲,中糧福臨門花生油經銷商7月中旬調整價格,金龍魚調和油自7月底調價,預計9月份,食用油將迎來全面提價。此舉再次引起市場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據悉,國家發改委24日“約談”中糧和益海嘉裏,希望企業保持食用油價格的穩定。

  這已是發改委今年第二次約談食用油企業了。4月初,金龍魚、福臨門兩家食用油大企業相應提高小包裝花生油、菜籽油價格,漲幅約為8%。此後不久,國家發改委即表示,已經約談了相關企業,爭取把價格控制在一個平穩合理的區間。然而約談才過去3個多月,食用油企業便紛紛悔“約”,掀起了今年以來第二次漲價潮。這多少表明發改委的第一次約談以失敗而告終。

  二度約談能否穩住食用油價格?沒多少人抱樂觀態度。且不説食用油漲價有市場因素在內,用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約談來控制物價,本身就值得商榷。這一點已被市場多次檢驗。比如説去年白酒行業漲價時,發改委也召開白酒價格座談會,要求企業保障市場供應,不能再出現漲價現象,然而約談後不到半個月,茅臺就頂風漲價,給約談扇了一記耳光。退一步説,約談既不是行政干預,也不是行政命令,食用油企業憑什麼聽你的話、“不能漲價”?

  真要説起來,約談並不是發改委所獨創,2008年華爾街初現金融危機時,美國聯邦政府就約談過華爾街各個投行的一把手,要他們慷慨解囊,解救破産的雷曼兄弟。結果當然可想而知:資本的血腥本性決定了投行不可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同樣,食用油企業要追求利潤,眼下原材料市場供小於求,價格上漲,意味着食用油企業成本增加,漲價也是難免的。從經濟學上講,漲價是競爭性企業的自主行為,政府不宜用行政手段干預企業定價,所謂約談能控制物價,要麼是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指令,要麼是有關部門一廂情願的奢望。當然,倘若企業串通漲價,或者提前釋放漲價信息,跟風漲價,則又另當別論。

  想想也是,假如約談有用,那還要價格杠桿何用?而且單就價格的輕重而言,食用油漲價,企業需要約談,那房地産商、電力企業、石油企業是不是更該被約談?更進一步追問,食用油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這其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不是主要原因?果如此,那“三桶油”似乎比食用油企業更需要被約談,沒理由讓它們成為約談的“漏網之魚”。

  食用油價格關係到民生,其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下游的餐飲業、食品業價格的調整,因而僅今年以來就二度因為成本因素而密集提價,確實應該引起關注。作為價格主管部門,弄清食用油漲價的市場因素,摸清這背後是否有企業在集體串通漲價,乃至從整個食用油的産業鏈梳理其市場定價權如何確定,顯然比約談食用油企業更重要,也更能解決問題。

  按理説食用油漲價,作為原料生産者的農民應該從中受益,但新華社記者的調查卻又顯示,農民並未從漲價中獲益。原因何在?全國人大代表王玲提出,我國食用植物油原料、加工與供應逐漸被跨國糧商所控制,全國現已開工的大型油脂加工企業97家,其中外商獨資或外資參股的企業為64家,以致有人直指食用油定價權已然旁落,事實果真如此?正視這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厘清食用油價格的上漲是不是正常的市場現象。CPI雖然回落了,但仍要警惕一些民生領域的價格上漲,加大民眾生活成本不斷增長的壓力。

熱詞:

  • 約談
  • 價格上漲
  • 價格主管
  • 食用油價格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