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沒有靈魂的血肉只是一具臭皮囊,沒有精神信仰的軀殼也只不過是行屍走肉。長征,信仰的豐碑、理想的燈塔,跨越時空的人類壯舉,綻放信念的力量,照亮每一位鮮活血肉,並賦予了精神靈魂與存在意義。網絡媒體“走轉改”,重走長征路,重新認識信念的作用,激活信念的力量,在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足印裏,感受那一份來自信念的無窮動力、動人情懷,並以感同身受的生命體驗傳遞信念的精神火種,在新時期“長征”路上,煥發信念的容顏與魅力,為新時代信念的傳承,播種信念的新種子,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信念,對黨無比忠誠的寫照。信念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無源之水,不是無本之木。對黨的忠誠,為信念注入了豐富內涵,也注入了生機活力。在長征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中,對黨的忠誠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奮鬥個體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1934年9月15日,紅六軍團在通道縣杉木橋地區的小水與敵李覺部第五十五旅遭遇。為了掩護主力部隊衝出包圍,激戰所剩的8名紅軍戰士,為了不當俘虜,手挽手毅然跳下懸崖,全部壯烈犧牲,演繹了無名英雄的壯烈篇章;紅五軍團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面對五六倍于己的敵人,在突圍時不幸腹部中彈,傷重被俘。1934年12月上旬,當敵兵押送他至道縣石馬橋時,他乘敵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摳出腸子絞斷,把鮮血灑在長征路上,犧牲時年僅29歲,譜寫了長征史上悲壯的一頁;1935年11月9日,賀龍率領紅軍從桑植出發,開始長征,出生僅18天的賀捷生(賀龍女兒)成為長征的一員。賀龍叮囑妻子蹇先任一定要照管好女兒,強調過封鎖線時,寧可讓孩子憋死悶死,也不能讓她哭出聲,還交給妻子兩枚手榴彈,告訴她:你們母女倆一旦被敵人包圍無法脫身,就引爆它們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不要因被俘而有辱紅軍的軍威。沒有對黨的忠誠、對革命的忠誠、對部隊的忠誠,大義滅親、敢於犧牲便不會成為毫不猶豫的自主行為。
信念,對革命理想追求的生命自覺。長征,中國工農紅軍征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勇往直前。高昂的革命理想隨著捨生忘死,一心為民的生動事跡在中國得到有力傳播,喚醒了處在社會最底層的赤貧農民、手工業者、失業的産業工人等千百萬勞苦大眾,給予他們從未有過的嚮往和希望,並讓他們懂得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可以不受壓迫和剝削。喚醒的希望轉化為革命的理想信念,成了生命裏不可撼動的自覺行為。當那面繡著鐮刀斧頭的紅旗出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毫不猶豫便拿起身邊的鋤頭、鐵錘、木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緊緊追隨。正是因為點燃了革命的理想之火,長征途中,不論是將軍、士兵,不論是男人、女人,無一不煥發出磅薄的生命力量,在無數的戰役、傷痛中無所畏懼,披荊斬棘。賀龍將軍全家為了革命幾乎獻出所有的生命,妹妹賀滿姑更是被淩遲處死;避免讓部隊“中毒”,勇嘗“百草”的張思德屢次徘徊生死邊緣卻無怨無悔;為了挽救擔架上的士兵,賀子珍不顧個人危險,身中彈片17處,全身浸染鮮血。為了革命理想,信念所展示的生命自覺力量用不畏犧牲、大公無私等字眼似乎也難以傳情達意。
信念,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內生動力。正是內心存有信念,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的兒女們才會不斷演繹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1935年12月22日,紅二、六軍團在綏寧瓦屋塘與敵章亮基第十六師和鐘廣仁第六十二師發生激戰。紅五師師長賀炳炎手持大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戰鬥中,賀炳炎的右臂被敵人炮彈炸毀,骨頭全碎,只有鋸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沒有任何麻醉,醫生用開水消毒木工鋸子,就開始了截臂手術。手術持續了2小時16分鐘,賀炳炎把嘴裏的毛巾都咬爛了。手術後,賀炳炎見到賀龍的第一句話是:“老總,我的胳臂沒了一隻,但是我的心還在,我一定要繼續堅持下去,繼續跟狗日的老蔣幹!”憑藉著信念的力量,賀炳炎僅在擔架上休息了6天,便又重返戰鬥崗位。沒有堅定的信念,許許多多像賀炳炎上將的中國工農紅軍兒女便不會在長征路上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為信念塑造一個個鮮活動人、感天動地的生動“豐碑”。
長征,作為人類的精神財富,其信念的力量不僅感動了國人,國際友人也無不為之動容。曾出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於八十年代初來到中國,帶領全家重走長征路,在大渡河渡口的懸崖邊上,感受兩岸的險峻,回想紅軍突圍的驚險,他被震驚了,併發出感慨:“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而言,長征的意義絕不只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要深刻得多。它是國家統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後東西的必要因素。”無論是哪個民族,無論持何種意識形態,長征給予人類的精神財富,不畏艱難,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就像一盞明燈,永遠具有“燈塔”的意義與價值。在新時期“長征”路上,這種價值會因為與時俱進而煥發出更多迷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