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新聞發佈 >

廣東省“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6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地點:廣東大廈三樓多功能廳

  地點:“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新聞發佈會

“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新聞發佈會現場。

江門市副市長陳佳林介紹粵臺經貿交流會的亮點以及工作進展情況。

  省臺辦經濟處方濤處長回答記者提問時透露,這次專門在台灣南部安排農業採購的活動,採購額不會低於43個億美元。

本次新聞發佈會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梁珊主持。

  主持人梁珊:各位記者,下午好!為加強和深化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粵臺經貿合作水平,推動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省政府定於7月12日在江門市舉辦“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今天省政府新聞辦在這裡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江門市政府陳佳林副市長、省外經貿廳陳學勤副巡視員,省臺辦經濟處方濤處長,介紹有關情況,並就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新聞發佈會的時間大約有一個小時。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並在前排就坐的還有:省外經貿廳、省臺辦、江門市、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旅遊局、省金融辦的各位領導。

  現在,請省外經貿廳陳學勤副巡視員介紹粵臺經貿合作總體情況。

  粵臺經貿合作總體情況

  省外經貿廳副巡視員 陳學勤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首先我謹代表廣東省外經貿廳向支持和關心粵臺經貿交流會以及“2010年粵臺經濟技術貿易交流會”籌備工作的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當前粵臺經貿合作基本情況、面臨的形勢以及下一步的思路和重點作個發言。

  一、近年粵臺經貿合作的基本情況。

  廣東與台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商緣相通。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一家台資企業落戶廣東,30多年來,廣東省各級黨政部門抓住機遇,大膽探索,搭建平臺,推動粵臺經貿合作由低層次、窄領域不斷向高層次、全方位合作拓展。

  尤其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衝擊,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率先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決定》、《關於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外經貿穩定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支持港澳台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攬子政策措施,積極幫助廣大在粵台資企業化危為機,取得了“雙方貿易穩步回升,臺商投資熱情不減,經貿合作縱深跨越”的積極效果。

  一是雙方貿易穩步回升。90年代初期粵臺進出口貿易額僅有幾億美元,到2002年突破200億美元,2007年則突破400億美元,按1995年計算,平均每年遞增近30億美元。2009年粵臺實現進出口貿易額385.8億美元,約佔祖國大陸與台灣進出口總額的1/3,其中自臺進口345.4億美元,對臺出口40.4億美元,即台灣每年從粵臺兩地貿易中獲得超過300多億美元的順差,是台灣對祖國大陸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今年1-5月,粵臺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8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8%,規模已經恢復危機前水平,也就是2008年1-5月粵臺進出口183.1億美元,這個規模已經恢復到08年的水平。

  二是臺商投資熱情不減。經過30年的紮根發展,臺商在廣東的投資呈現出“根深葉茂”的良好勢頭,廣東己成為臺商投資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據統計,2010年4月,廣東來自台灣的直接投資項目累計23885宗,合同金額累計554.63億美元,實際投資金額累計469.51億美元,是我省第二大外資來源地,在祖國大陸各省市區中位列前茅。

  近年平均每年新增台資企業1000家左右,目前投資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9家,超過3000萬美元的有232家。

  三是經貿合作縱深跨越。臺商在粵投資從初期發展製鞋、制傘、塑料加工、玩具、五金等勞動密集型來料加工行業的試探性投資階段,到中期的普遍投資發展紡織、化工、機械、電子等穩定性投資階段,再逐步向到精密機械、光學儀器、IT産業與資訊、生物工程、液晶顯示器模組、光電産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環保、三高農業、服務業等高技術、高智力行業領域邁進,加快形成了多個産業、高層次的配套體系,呈現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産業集聚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特點。

  總之,日趨緊密的粵臺經貿合作為廣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給廣東帶來了先進的加工製造技術和技術裝備、成熟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廣闊的國際市場和進入歐美等國際市場的渠道,對廣東由落後的農業大省轉變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成為世界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這是我介紹的第一部分,即近年來粵臺經貿合作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是新形勢下粵臺經貿合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正面臨系列嚴峻的挑戰。從外部因素看: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已逐步復蘇,但主要發達國家復蘇的進程較為緩慢,尤其近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元大幅貶值,有可能使世界經濟復蘇出現反復。

  此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以及加工貿易發展模式正持續受到生産成本上升的衝擊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壓力,人民幣匯率升值和通脹預期困擾企業等,將對我省以出口為導向的廣大台資企業産生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粵臺經貿合作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從內在因素看: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層次和水平仍有待提高:我省台資企業的産業結構欠合理,主要集中在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産業,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金融、物流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産業及現代農業為主的第一産業的投資比重較小;産業層次偏低,不少台資企業長期以OEM,即“貼牌生産”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研發能力欠缺,缺少自主品牌、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産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對外銷市場的依存度過高;投資規模普遍不大,多為中小企業;區域分佈不平衡,90%集中在珠三角地區;雙方交流與合作仍基本處於單向,而非雙向交流合作等等,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總體上層次不高,有待向縱深領域拓展。

  當前,加強和深化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近日,海峽兩岸正式簽署了ECFA(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知識産權保護合作協議,一致同意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之間涵蓋眾多部門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措施;提供投資保護,促進雙向投資;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産業交流與合作。

  根據協議,大陸將降低539種台灣商品關稅,台灣將降低267種大陸商品關稅。從而開啟了兩岸經貿關係嶄新的一頁,粵臺經貿將面臨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嶄新局面;其次,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國際産業向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的轉移,兩岸經濟上的互補性和依存性愈加明顯,而粵臺兩地人文地緣的優勢,為從更高眼光謀劃粵臺經貿及産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合作、雙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前景。

  第三,珠三角《規劃綱要》明確將“提升對臺經貿合作水平”納入“構建開放合作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賦予廣東“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歷史重任,為加強和深化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可靠保障和廣闊空間。

  第四,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加強粵臺經貿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多次對加強粵臺經貿合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依法保護臺胞的合法權益,並積極做好服務工作,促進台資企業實現新的發展。黃華華省長親自出席粵臺交流會,召開臺商代表座談會,並推動出臺一系列幫扶台資企業發展、促進粵臺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政策措施。

  第五,廣東將堅持不懈地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三促進一保持”,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和建立現代産業體系,蘊藏深化合作的巨大商機和廣闊前景,將大大有利於台資企業的技術優勢與廣東的成本優勢、市場優勢的結合,實現互利共贏。

  這是我介紹的第二部分。

  三、新形勢下深化粵臺更緊密經貿合作的思路與重點。總的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充分發揮廣東對臺工作優勢,認真貫徹珠三角《規劃綱要》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圍繞促進台資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轉型升級,創新交流合作平臺與機制,加強和深化粵臺更緊密經貿合作,推動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新貢獻。

  重點加大四方面工作力度:

  (一)加大對現有台資企業的發展支持力度。穩定現有在粵投資的台資企業,推進企業的發展和轉型,是加強與深化粵臺經貿合作的前提與基礎。

  一是進一步完善政策服務體系。加大力度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探索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的途徑,用好省財政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積極推動台資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産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保持我省扶持台資企業發展相關政策的相對穩定。

  二是加強對台資企業的融資支持。積極搭建台資企業融資擔保平臺,鼓勵和推動有實力的台灣金融機構或在粵台資企業與我省金融機構合作設立台資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或金融機構,為台資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等。

  三是幫助台資企業解決用工及培訓難題。加強珠江三角洲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勞務合作,擴大和深化我省與其他省區的勞務合作,重點引進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急需的技能人才和適用型勞動力。指導台資企業完善用工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和諧雙贏的勞資關係。

  四是積極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完善服務設施,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二)加大對台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推動在粵台資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産品競爭力,是加強與深化粵臺經貿合作的內在要求。

  一是鼓勵和支持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和産業轉移。充分發揮好粵臺交流會的平臺作用;引入海峽兩岸有關專業機構、研究機構和專家對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輔導功能與作用,打造台資企業轉型升級輔導平臺。

  二是推進台資企業自主創新。推動台資企業在粵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鼓勵台資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技術更新改造,支持台資企業研發高新技術和産品,創立自主品牌。鼓勵我省台資企業組建産學研創新聯盟或合作示範基地,支持、培養和造就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知識産權及市場競爭力的台資企業。

  三是推動台資企業擴大內銷。發揮好東莞外博會的平臺作用,推動在粵台資企業擴大內銷,建立內銷市場網絡體系,增強應對外部市場變化的能力。

  (三)加大粵臺産業交流與合作的支持力度。加強粵臺産業交流與合作,鼓勵台灣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和輻射帶動大、技術溢出能力強的産業進入我省,是加強與深化粵臺經貿合作的重要途徑。

  一是加強兩地現代服務業交流合作。以籌辦“台灣廣東周”活動為契機,在金融方面,鼓勵和推動台資企業將結算中心轉移到我省,支持台資企業參與廣州、深圳的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推動粵臺貿易人民幣結算。在物流業方面,鼓勵和支持台資企業參與發展現代物流業,鼓勵建設粵臺直航貨物集散中心,吸引台灣大型物流企業落戶我省。

  二是推進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交流合作。重點引進台灣以光電産業、石化、鋼鐵、汽車及其配件、塑料、工程塑料、電腦及配套設備、精密機械製造、現代裝備為主體的先進製造業以及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節能減排等對大陸産業輻射帶動和技術溢出能力強的高新技術産業。

  三是加強粵臺農業交流與合作。重點引進台灣發展農業的先進觀念與模式和現代農業企業,進一步完善佛山、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珠海金灣、汕頭潮南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

  (四)加大對臺商和台資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和改進對臺商和台資企業的服務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是加強與深化粵臺經貿合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加強知識産權服務。加強知識産權知識宣傳和培訓,引導台資企業運用專利信息服務平臺,了解國內外最新專利信息,明確自主創新方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加強經貿信息服務。創建政府主導,企業和科研院校共同參與的全省台資企業信息網絡和信用信息庫。建設政企交流互動平臺,宣傳相關政策法規,引導台資産業投向和台資企業産品推介。定期開展台資企業調研,促進粵臺經貿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三是切實維護臺商和台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完善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機制,建立完善臺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臺商投訴協調工作機制,探索設立廣東臺商權益保護基金。我所介紹的就是這麼幾個方面,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