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新聞發佈 >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4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人大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

  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以下簡稱“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組,于2010年3月底至5月中旬,對該法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這次執法檢查非常重視,吳邦國委員長專門作出重要批示:“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是今年人大監督工作的一個重點。要通過執法檢查,督促有關方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把它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來抓,加大科技投入,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推進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努力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搶佔技術制高點,掌握髮展主動權”。批示要求明確,針對性強,對開展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月29日,執法檢查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聽取了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知識産權局六個部門的彙報,教育部等七個部門和單位提供了書面彙報材料。隨後,由陳至立、桑國衛副委員長和我帶隊,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或副主任委員為組長,部分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為成員的六個小組,先後赴廣東、江蘇、湖北、四川、上海、安徽六個省(市)進行執法檢查。期間,檢查組聽取了政府及有關部門關於科技進步法實施情況的彙報,召開了有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等單位參加的座談會,實地考察了一些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此外,還委託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山東、湖南、重慶、陜西十省(區、市)人大常委會在本行政區域內進行檢查。6月3日,執法檢查組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對執法檢查報告稿進行了研究討論。

  現將這次執法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993年頒布實施的科技進步法,確立了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的一系列重要法律制度。2007年底,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對科技進步法進行了全面修訂,增加了激勵自主創新、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的法律制度。從檢查的情況看,科技進步法實施情況和效果總體是好的。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推動科技進步法的貫徹實施,將科技進步貫穿于各類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中,注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産業技術進步,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科技進步法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廣泛開展學習宣傳,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

  科技進步法修訂以來,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各級政府把學習、宣傳科技進步法作為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良好氛圍的重要手段,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學習宣傳活動。2008年5月,科技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普法辦、司法部聯合發出《關於宣傳和貫徹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的通知》。各地和有關方面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紮實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宣傳活動,還通過發放學習宣傳材料、舉辦培訓班、開展問卷答題、召開座談會等活動,推動法律學習的深化,促進公眾對法律主要制度的理解。全社會關注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的熱情日益高漲,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氛圍正在形成,把自主創新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各方面逐漸成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

  (二)加快配套法規體系和制度建設,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法制政策環境

  一是把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與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結合起來,制定激勵自主創新的具體措施。國務院出臺了60條規劃綱要配套政策,有關部門制定了涵蓋科技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政府採購、知識産權創造和保護、人才隊伍和科普建設等方面的78項實施細則。各地在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至2008年底,共出臺了570多個政策文件。二是積極開展地方科技進步或創新條例的制定、修訂,為本地科技進步和創新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安徽省對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條例進行修訂,湖北、貴州等省和廈門、瀋陽、合肥等市修訂通過了科技進步條例,重慶、深圳市發佈了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其它地方科技進步條例的修訂工作也均已啟動。

  (三)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引導和扶持企業技術進步

  為落實科技進步法關於企業技術進步的有關規定,各有關方面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引導和扶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一是啟動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重點推進創新型企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三項載體建設。目前,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469家,地方創新型試點企業達3000多家;選定36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試點,帶動地方構建區域性産業技術創新聯盟上百個。二是支持行業骨幹企業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有關部門和地方在行業骨幹企業建立了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強企業研究開發能力。如江蘇省依託沙鋼集團,建成江蘇省鋼鐵研究院等一批重點研究機構,鼓勵企業從一般技術和産品研究開發走向高端技術和産品自主創新,從滿足自身發展轉向引領行業發展。三是積極促進産學研結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骨幹企業開展了大量聯合研發和人才培養活動,企業在高校建立了一批聯合研發中心,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對産學研合作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通過産學研技術創新體系的聯合攻關,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相繼實現突破。四是加大鼓勵、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經費支持力度。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穩定增加,至2009年底,累計安排104.5億元,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設立重大技術創新及産業化資金,2008、2009年共安排34.9億元,專項用於支持中央企業重大技術創新和成果産業化。各地方政府也提高了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2008年地方財政科技投入的總和首次超過了中央財政對科技的總投入。五是積極落實政府採購、稅收、金融等各項技術創新激勵政策。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了自主創新産品認定和政府採購試點工作,湖北、上海、江蘇、廣東、四川、安徽等一些省(市)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自主創新産品認定試行辦法和採購目錄。落實對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園、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等政策。科技創業投資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企業自主創新。開通創業板市場,建立了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渠道,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支撐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發展最重要的上市資源基礎。加強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産品,增加對科技創新的信貸投放,發展債券市場,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募集資金。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陸續開展,科技保險試點進展順利。

  (四)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增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科技進步法規定,國家制定和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國務院于2008年6月發佈《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綱要》,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製定戰略實施計劃,提出240條具體措施推進戰略實施。至2009年底,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江蘇等18個省、市出臺地方知識産權戰略綱要或貫徹綱要的實施意見。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09年,我國受理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31.5萬件,其中國內申請佔72.8%;授予發明專利權12.8萬件,其中國內授權佔50.9%;我國居民提交專利國際申請7946件,居世界第五位。為提升知識産權創造、應用、管理和保護能力,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對國內中小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向國外申請專利擇優給予補貼資助,2009年共資助專利國際申請1146項,資助資金5285萬元;積極開展知識産權試點示範工作,推進專利運用産業化;開展知識産權納入行業標準的研究和實踐,鼓勵和引導企業將自主研發技術創設或納入國際標準;組織形式多樣的知識産權保護專項行動,重點查處專利侵權、假冒行為和涉及專利的詐騙行為,尊重和保護知識産權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

  (五)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

  高新技術産業發展迅速,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製定實施生物、數字電視、軟體和集成電路等專項産業政策,與地方共同發起設立20隻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主要投向高新技術産業領域。各地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高技術産業作為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如安徽省建立了省委、省政府領導聯絡指導新興産業發展制度,制定了高技術産業發展規劃。目前,全國已成長起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一批市場佔有率高和競爭力強的特色高新技術産業集群。如上海張江高新區的集成電路製造、深圳高新區的通信和電子設備、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光纖電纜和激光設備、無錫高新區的光伏太陽能等,在同領域高技術産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6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成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2008年工業增加值達1.25萬億元,佔全國比重約十分之一;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9.6%。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究開發投入佔到全國研究開發投入的三分之一,授權的發明專利佔國家全部企業授權總量近50%。

  二、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科技進步法的實施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檢查組認為,以下幾個問題需要著重加以研究解決。

  (一)關於創新激勵制度的落實完善

  一是創新激勵制度落實不到位、不平衡。科技進步法把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著重規定了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法律制度,但該制度及相關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較為突出。如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列支並加計扣除的規定,全國近一半的省市還沒有落實;企業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政策只在一些地區進行試點。創新激勵制度的影響力和效應未能充分發揮,不利於企業技術創新,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調整産業結構。二是對創新成果保護力度不夠。侵害知識産權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對知識産權侵權行為處罰較弱,知識産權訴訟難、維權成本高,挫傷了企業自主創新和利用知識産權制度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積極性。

  檢查組建議:一要進一步加大法律學習宣傳的力度,提高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對於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的認識。二要繼續從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等多個層次加強創新激勵及其配套制度建設,在充分發揮各項創新激勵政策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創新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銜接,設置合理的産業技術市場標準和市場準入條件,逐步淘汰落後的技術和産能,形成自主創新的倒逼機制。三要繼續推進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強化知識産權在創新中的導向作用,大力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鼓勵企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業協會等組織共同參與標準的制定。四要督促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跟蹤檢查,查找制度落實不到位、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並加強整改,使創新激勵和保障制度真正落實,依法保障、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關於産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産學研結合不緊密仍是影響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因素。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還存在一些障礙。一是科技分類評價制度尚不完善,部分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評價導向存在著重論文、重獎勵輕成果轉化的現象,影響了科技人員面向市場與産業需求開展科研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二是企業的創新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一些企業包括有的大型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吸納、創造、運用新技術的能力不強。三是産學研合作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機制尚未確立,科研機構、大學和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有待完善,對科技成果轉化人員的獎勵政策在落實中還存在體制障礙。四是中試和工程化環節薄弱,公共技術平臺不健全,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信息交流渠道不暢,技術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科技仲介服務體系發展滯後,直接影響科技成果轉化。

  檢查組建議: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産學研合作機制,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扶持企業技術創新。一要進一步完善促進産學研結合的政策環境,運用多種政策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鼓勵科技成果轉化。調整和完善對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分類評價考核體系,促使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在發揮知識創新主體作用的同時,積極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提供服務。加強落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和産學研結合的各項制度措施,促進建立産學研合作利益共享機制,完善技術創新分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二要加強政府引導和扶持,使企業儘早介入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前期研究開發工作;創新資源配置方式,財政資金投入要向産學研結合的産業技術創新鏈延伸,加大對中試環節、科技成果工程化、産業化的支持力度。三要進一步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保護知識産權,引導企業主動開展技術創新。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激活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同時要充分發揮民營和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優勢,使其能夠同等獲得相關政策的支持。四要大力發展面向産學研結合的公共技術平臺及各項仲介服務機構,加強科技成果信息開放共享。五要進一步加快以良種培育及其成果轉化、産業化為核心的農業科技創新,加大對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産業化的扶持力度,為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關於創新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很大,但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戰略科技專家,領軍、拔尖人才缺乏的問題較為突出。創新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尚未得到應有重視,人才成長髮展的社會環境需進一步優化。一方面高端人才的培養引進機制尚不完善,另一方面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科研環境還沒有形成。人才配置市場機制不健全,有序流動和動態優化的機制尚未建立;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不夠科學有效,促進其更好發揮作用的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檢查組建議: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最近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確立人才在推進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立足創新實踐,凝聚與造就創新創業人才。一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統籌“項目、人才、基地”建設,圍繞重要科技領域的戰略研究和重大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實施,加強對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持續穩定的支持,培養造就和吸引凝聚優秀人才,建設創新團隊。二要加強創新文化和社會環境建設,完善扶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為人才脫穎而出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機會,為特殊人才發揮作用提供空間。對優秀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做到“引得進、用得上、留得住”。堅持培養後備人才與激勵科研一線人才相結合,促進學術領軍人才成長與培育創新團隊相結合,培養、穩定國內人才與吸引海外人才相結合。三要結合産學研合作,加強企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引導人才向企業集聚。四要完善科學的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健全評審專家資格審查和誠信制度,打破地區、部門、行業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促進人才有序流動。

  (四)關於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仍然不足,實現科技投入目標的任務艱巨。政府投入的帶動效應還需進一步增強,引導全社會增加科技投入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落實。一是雖然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近些年逐步提高,2008年、2009年分別為1.54%、1.62%(預計),但離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目標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各地研究開發經費投入水平不平衡現象也比較明顯。二是符合法律要求的財政科技投入增長機制初步建立,但一些省、市財政科技經費增長仍然沒有達到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的法定要求。三是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研究開發經費總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2008年為4.8%,科學積累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缺乏。四是雖然近些年企業研究開發經費有很大增長,但與國際水平相比,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佔銷售收入比重仍然普遍偏低,2008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僅為0.84%,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檢查組建議:一要加快推進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保證財政科技投入依法穩定增長。二要進一步優化科技投入結構,繼續加大穩定支持力度,建立符合科技活動規律和特點、推動持續創新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三要完善科技投入政策體系,加強引導和激勵全社會增加科技投入,促進全社會資源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強化科技與財稅、金融合作,引導和支持創業投資、銀行信貸、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社保、保險資金等參與和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加速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五)關於科技資源配置及其使用效益

  科技體制改革亟待進一步深化,科技工作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相互脫節的現象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科技資源統籌協調機制不完善,資源配置分散、重復和浪費現象仍然存在。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足,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有待加強,創新主體間科研條件和科技信息缺乏共享,影響科技資源使用效益。

  檢查組建議: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一步改革科技宏觀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配置、整合科技資源的宏觀協調機制,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促進科研佈局和結構調整,實現由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二要繼續推進科技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建設,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科技資源共享的激勵和運行機制,促進物質、信息、人才等方面科技資源共享使用。三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經費的管理,從重投入、重分配向重管理、重效益轉變;創新投入方式和審計監督模式,加強資金安排的科學性和規範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當前,我國正處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進一步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我們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科技進步法的各項規定,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實現國家發展目標的戰略基點和核心要素,更好地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軌道。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