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東京路面交通:更注重“疏” 道路如“毛細血管”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6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關於堵車的概念,記者還是在首次常駐日本時體驗到的。那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正處於鼎盛時期,企業活動頻多,業務往來密集,街上的車輛自然也就擁堵不堪,八九公里的路程,沒有個把小時是跑不到的。長期以來,記者一直認為交通擁堵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副産品。

  去年10月中旬,記者結束第三次常駐日本回到國內,置身於今天的中國汽車社會,回顧過去20年中自己曾有過的13年駐日駕車經歷,深感在城市交通發展理念、建設與管理等方面,日本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當下的北京,交通擁堵已成為街頭巷尾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早晨6點半過後,北京的大小街道已是車流滾滾了。無論是自駕車的,還是擠公交車的,大家都在抱怨,交管部門也在為越來越擁堵的北京交通深感頭痛。

  而當下的東京,儘管整治交通擁堵仍然是市政當局的一項長期任務,但在早晨8點以前,街面上仍然很平靜,即使到了“早高峰”、“晚高峰”時段,街上的車輛依然行駛有序,通行順暢,20年前那番擁堵不堪的景象早已看不到了。

  東京的路面交通,可以説治理有方。發達的公共交通設施,使人們有條件選擇更科學更合理的出行方式。從東京保證路面交通順暢的點滴之處,我們或許能獲取有助於改善我們身邊交通環境的某些啟示。

  “堵”與“疏”

  治水歷來有“堵”與“疏”兩種方法,治理交通也同樣存在這兩種方式。東京路面交通總的感覺是“疏”字當頭,比起種種“限制”來,路面交通的建設更注重於“疏導”。

  在駐日的十餘年間,記者從來沒有聽説過諸如“單、雙號限行“、“尾號限行”、“限上牌照”、“錯峰上班”等説法,也沒有聽説過哪種類型的車在特定的時間段不能進入或通過市區。在東京市區,只要是“車”,無論是私家小轎車還是大型貨車、運土方的卡車,就有在路上平等行駛的權利,真可謂體現出了汽車社會“車車平等”的理念。

  街上的車多了,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限制車的數量呢?還是拓展道路和完善交通設施呢?答案是後者。記者在日本常駐期間,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東京總在不停地擴建道路。特別是一到晚上10點以後,車流漸少,燈火通明的築路工地隨處可見。修路是不能影響通行的,那是駕乘者的權利,築路公司會在道路上設置臨時中間線,專門有人引導往來的車輛順利通過。

  三次常駐東京,每一次都感覺到東京的道路建設在進展,交通設施在完善。東京灣“彩虹大橋”的建成,消除了昔日只有通過海底隧道通往成田機場的交通堵塞;去年與“山手”大道並行的地下高速道路的全線通車,使地面交通的壓力大大緩解。

  在東京,造成交通擁堵,不是車輛擁有者的責任,而是道路當局、交管部門更應該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