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平遙古城:申遺13年門票收入增71倍 仍稱收不抵支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1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申遺13年門票收入增加70多倍仍稱收不抵支

  ●古城人口超載近一倍居民外遷遙遙無期

  ●一年公務接待人次超過10萬財政支出力不從心

  有2700年曆史的平遙古城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機。自從199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平遙縣就宣佈,在2005年前古城內人口要遷出一半。然而,13年過去了,古城人口只遷出1.5萬人,城內至今仍有3.5萬居民,超出合理人口負載2萬人近一倍,近年來還有反彈的趨勢。

  “人口負載過重給古城內的文物保護帶來的壓力太大了,我們感覺每天都坐在火山口上。”平遙縣文物局紀檢書記陰寶寶語調沉重地説。而平遙古城管委會也指出,古城內供水、供電線路都由上世紀60年代沿用至今,這些“年邁”的基礎設施早已跟不上古城旅游開發的步伐,早已不堪重負。如果城內居民不及時外遷,古城的可持續發展將難以為繼。

  然而,居民外遷問題卻盤根錯節。平遙新城建設、古城搬遷和改造的費用需要20多億元,而平遙全縣去年的財政收入才7.3億元,單憑一縣之力短期內根本不可能讓這麼多人遷出。而城內多是低收入群體,他們在城外根本買不起房子。居民外遷似乎陷入僵局。

  為緩解保護資金緊張問題,從明年3月起,平遙古城票價將從100元漲至125元。門票漲價帶來的收入能讓城內的居民陸續在城外安居嗎?一切還是未知數。

  平遙古城無疑是一個經典的樣本。

  古城生活

  一家三口擠一張炕

  47歲的張毓民清晨一大早就蹬着自己那輛破三輪出門了。這輛三輪車實在太破,顛簸在古城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渾身都響。

  老張住在平遙古城站馬道街14號,老張説,自家老屋就是世界文化遺産。“都成遺産了,還不值錢?外面的人都跟我這麼説。”老張盤腿坐在床頭,苦笑着説。

  不過,老張和老婆任淑平的生活卻並未因為是城內“有房一族”而改善多少。記者放眼望去,老兩口居住的這間小屋大約有15平方米,一張大炕就佔去了約7平方米。灶臺就緊挨着炕頭,衣櫃、雜物櫃等依次排開,密密匝匝。一台二手彩電算是老張家最值錢的家當了。炕上卻沒有被子、枕頭。老張説,炒菜、做飯都在房間裏,油煙很容易把被子弄臟,所以白天都把被子放在衣櫃裏,晚上再拿出來。

  古城內至今沒有供暖,冬日實在難熬。居民們多半使用的是柴火和煤,連液化氣都不多。而在古城外早就通了天然氣。

  聊起古城內的生活,老張有些尷尬。“我有兩個小孩,大兒子今年20歲,到天津上大學去了,二女兒今年17歲,在平遙讀職高。兒子上大學之前,我們一家三口擠在一張炕上睡覺。女兒則長期跟她奶奶住。” 任淑平説:“一個十幾歲的大閨女,愛乾淨,愛漂亮,常年跟她奶奶住一間屋,這些年都是這樣過來的,沒辦法。”

  城內多為低收入人群

  老張如今沒有固定工作,平時主要幹點雜工,幫別人拉煤、拉游客賺點小錢。“一個月頂多也就1500元收入,能維持一家人溫飽就不錯了。”老張説。而兩個孩子上學,兒子一個月要八九百元生活費,女兒一學期學費也要2500元。妻子任淑平有高血壓。

  老張説,古城申遺他並未從中撈到什麼好處。他説,在古城內開觀光電瓶車,電瓶車要自己購買,一輛車需要3萬元,盤下小店面也要3萬~5萬元啟動資金,自己沒本錢。

  一堵古城墻把城內、城外分割成了兩個世界。距離老張家的老屋一里路開外,就是喧鬧的平遙縣城。城外的世界如此精彩,為何不搬出去呢?老張説,如今縣城的房價起碼在2000~3000元/平方米。搬出城外,頂多是過過嘴癮。

因年久失修平遙古城墻出現了裂縫。

  從1997年申遺成功開始,平遙縣委、縣政府以及醫院、學校等便陸續遷出。如今住在城裏,生活委實不方便。古城只有西門常年開放,其他三道門平時都關閉。要是家裏有小孩上學,或平時生病了需要上醫院,那可就麻煩了——必須跑幾裏路到城外。“有一次我老婆的病犯了,我硬是踩三輪,五六里路才把她送到醫院。”

  城內住的人太多,三輪車、自行車、電瓶車、小汽車什麼車都有,如今到了上下班時間,各類車輛往往堵在一起,把古城塞成一鍋粥。

  如今城內仍有3.5萬人。平遙縣旅游局副局長侯世俊坦承,目前居住在古城裏的居民多是低收入群體,有錢的都已經搬出城居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