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新華視點:食品為何成為物價上漲“第一推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11: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視點聚焦物價)食品為何成為物價上漲“第一推手”?

  ——新一輪農産品價格上漲追蹤

  11月15日,在濟南一個超市裏,普通白菜售價為每斤2.5元。 10月份物價上漲創下25個月來新高,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漲幅“貢獻”了74%。一時間,農産品價格上漲再次引起各方熱議。    

  新華網北京11月15日電(“新華視點”記者董振國、宋振遠、蘇萬明、王軍偉)10月份物價上漲創下25個月來新高,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漲幅“貢獻”了74%。一時間,農産品價格上漲再次引起各方熱議。

  針對本輪農産品漲價,出現了“供需失衡説”“中間加價説”“熱錢炒作論”等眾多解釋。為弄清真相,記者深入河南、山東、廣西等農産品主要産地調研發現,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農産品生産三大“基礎成本”——生産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剛性上漲漸成常態,長期被低估的農産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價值,進入趨勢性的上漲通道。

  有關人士提醒,農産品生産進入“高成本”階段後,食品價格容易受到借勢炒作等因素影響,這為物價調控提出了新課題,值得密切關注。

  農資“剛性漲價” 助推糧價“攀升”

  受石油、煤炭等資源類産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總體呈上漲態勢。而且由於“能源短缺”長期存在,決定了農資成本難以下降。

  在山東省濟陽縣,農民鄭慶河詳細給記者算了一筆投入賬,一畝小麥生産資料投入達450元左右:農機收種花費近100元;一季小麥澆三遍水約60元;化肥約220元;農藥約60元;種子約10元。按小麥畝産400公斤和目前糧價計算,農資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

  “相對於化肥價格的上漲,現在糧食漲價幅度並不大。”山東省巨野縣種糧大戶王景山租種200畝土地。他説,現在看來,糧食單産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産量主要靠化肥撐著。近些年,多數農資價格已經翻倍,但種糧效益卻屢屢徘徊于虧本邊緣。

  在蔬菜、水果等農産品領域,同樣存在農資成本高漲的現象。河南省商丘市的老菜農金獻榮説,肥料、農藥年年漲價,現在種菜成本比以前高了不少,一包50公斤重的複合肥價格要180多元,開春施肥季節價格更貴。金獻榮今年種了15畝茄子、6畝西瓜,大部分的投資都花在農資上。

  “這十年,不少工業品價格翻了幾倍,但小麥、玉米價格漲幅只有40%左右,這算多嗎?”不少農民對記者表示,工農産品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剪刀差”。

  許多人將農産品漲價歸結為自然災害、加工環節、貨幣政策和人為炒作等,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還只是“結構性、階段性、季節性因素”,難以解釋農産品價格持續走高的特點。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等專家表示,從長期看,農資價格上漲等生産成本上升,才是農産品漲價的趨勢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