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中國如何實現“大國大外交”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09: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專家文章認為,中國如果要實現“大外交”,必須具備一些內部條件。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當出現的“大外交”格局並沒有出現,外交各個方面都在面臨巨大的國際壓力。人們常説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中國如果要實現“大外交”,就必須具備一些內部條件。內部條件包括方方面面,但就中國目前的情勢來説,如下幾方面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就是外交戰線的建設。大外交需要一個強勢外交戰線。在國際政治中,儘管外交很重要,但很多問題往往並非外交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這些問題經常遠遠超出職業外交家的領域和能力,需要政治家並且是具有國際視野的政治人物來搞外交。這方面中國還不到位。

  與之相關的是外交資源的整合問題。中國各方面的外交資源都在增加,但沒有整合機制。比如説外交、商務和國家安全部門之間沒有有效的協調。本來應當是國家利益優於部門利益,但因為協調機制的缺失,結果就是部門利益優於國家利益。稀土的出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沒有協調管理,不僅導致國家戰略資源的巨大浪費,更為嚴重的是,自己的資源,但話語權好像在他國手中。這和中國進口澳大利亞鐵礦石的情形形成了多麼大的對比!

  大國大外交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外交是考量一個社會是否理性的最好案例。很顯然,中國社會的一些人仍然缺乏理性。一旦某一個事件發生,一些人就會喜怒哀樂,無窮發泄。在一定程度上説,中國仍然缺乏理性民族主義,但有太多的義和團主義,動不動就要打打殺殺。這裡就要反思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非常重要,它意在培養民眾的國家認同感和國家利益感。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著嚴重缺陷,它激發出了人們對國家的熱情和激情,但並沒有促使人們對國家利益和追求國家利益的方法進行理性思考。民族主義的確崛起了,但理性還是缺失。民族主義的最終目標是要把國家利益最大化,但仍然處於一種情緒化層面的中國民族主義,往往使得國家很難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在一些場合反而是國家利益的最小化。隨著社會的開放,中國社會對外交産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反思教育和理性精神的培養,越來越成為中國大外交的一個社會條件。

  那麼,公共外交呢?公共外交在中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的確,中國外交如果僅僅靠領導人或者職業外交家,很難全面 “走出去”,公共外交可以成為 “大外交”格局的一部分。公共外交的設想很不錯,但在實施過程中有太多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説是為了公共外交,倒不如説是各方為了分割一塊巨大的經濟利益。無論是媒體還是教育機構,公共外交的設計很差,野心過大,能力不足。

  更為重要的是要實現從對外關係到國際關係的轉型。對外關係只考慮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的關係,而國際關係則必須把自身置於整個國際關係的架構內來考慮自己的利益。任何一個大國如果希望有大外交,那麼就必須超越對外關係,具有國際關係觀。

  中國要有大外交,也必須培養自身的國際責任觀。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不僅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也要對整個世界體系負責。中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界定和培養中國的國際關係觀。在中國具有國際觀之前,很難有大外交格局的出現。

  和國際觀緊密相關的,是建設自己履行國際責任的能力。這方面,中國軍事現代化需要加速。中國內部的發展需要外部的資源,而同時中國的經濟利益也在加快“走出去”。在最低程度上,中國必須具有保護海外利益進入中國和中國利益“走出去”的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並且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這表明,中國對維持現有世界秩序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需要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沒有軍事現代化,中國會繼續目前的(如美國人所説的)“搭便車”的局面,不僅保護不了自己的利益,更不用説承擔國際秩序維護的責任了。

  從精神層面來説,大國外交最為關鍵的是確立自信。大國沒有自信,就不會有大外交。自信精神是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如果不能在(至少)這裡所討論的各方面有進步,那麼自信精神的形成會是—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