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尋蹤百年 打開中國塵封的巨龍秘史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10: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沒有過一個時期像今天這樣,讓來自中國的恐龍們一直聚焦在世界媒體的鎂光燈下。近五六年來,幾乎隔上半年,就會有數篇精彩的論文被刊發在世界首屈一指的學術期刊上。這些身披羽衣、體控四翼的飛天恐龍,或骨相精奇的古鳥,或照顧著幾十個寶寶的好保姆,或腹中保存著最後的晚餐的古哺乳動物……這些不可思議的化石珍品,一旦刊發,即刻躍上全世界各大傳媒的頭條,傳誦于萬千獵奇者口中,極盡渲染之能事。

    根據2009年的統計,中國已然超越了美國,成為了世界上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

追溯這一切的源頭,恐怕要去詢問千年之前的郎中或煉丹方士,當他們把龍骨砸碎煲湯之時,就緩緩開啟了這門學科的時光之門。其中一個記錄,是公元265~一317年的兩晉時期,中國人就已經從四川省北部地區發掘出恐龍的骨頭,當時主要的用途是人藥並希望以此醫病。

 

從外國人手下開始

20世紀20年代,除了俄國人之外,同樣在中圈尋找恐龍化石的還有美國人,由紐約自然史博物館所主導的第三次中亞考察團,正在中國內蒙古地區以及現蒙古國南部戈壁沙漠上四處遊蕩。

被歷史真正記載的中國恐龍化石發現,是從俄羅斯人開始的。1902年,俄國陸軍上校馬納金(Manakin)獲得了一些黑龍江(俄稱之為阿穆爾河)沿岸漁民所發現的骨骼化石,另一個説法是他偷偷採掘了這批化石。馬納金將化石送到了哈巴羅夫斯克(清朝稱之為伯力)地質博物館,併發表了文章,曾被《俄國地質和礦産年鑒》第五卷轉載。當時,馬納金認為這些化石屬於真猛犸象——這種龐然大物的化石時常被大自然暴露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頗為扎眼。  

此後的1915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帝國多次派考察隊前往該地區挖掘,考察隊進入到黑龍江嘉蔭縣城以西12公里處的一座小山包,採集到了大批鴨嘴龍類的骨骼化石和一些獸腳恐龍的牙齒化石。這批標本統統被運同聖彼得堡,經修復後由前蘇聯古生物學家亞賓寧(Riabinin)1930年命名為黑龍江滿洲龍(Mandschurosa urusamurensis),這是一種大型鴨嘴龍,目前仍陳列于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古生物博物館。關於這種恐龍命名的正確性至今仍有爭議,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嘉蔭恐龍化石遺址的發現,標誌著中國恐龍化石研究的正式開始。最初發現化石的小山包如今也已成為自然保護區,取名為龍骨山。

    中國另一處恐龍的早期發現點是山東。在1913年前,德國神父梅爾滕斯(RMertens)就宣稱他在山東蒙陰縣寧家溝北方12公里處找到了化石。3年後,德國採礦工程師貝哈(W.:Behagel)得到了一部分神父採集的標本,他一下子對這些“大塊頭”産生了濃烈的興趣,並聯絡了當時農商部礦業局地質調查所所長丁文江,希望能得到相關的細節。1922年,這個願望才被時任中國農商部礦産顧問、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博士(JGAndersson)和我國地質學家譚錫疇實現,他們找到了這個化石點。

    1923年,安特生邀請的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otto zdansky)與譚錫疇在蒙陰挖掘出了大量化石,包括兩具不完整的蜥腳類恐龍化石,還有一些獸腳類牙齒和劍龍類的骨板。這些化石被送往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由古生物學家維曼(Ca rl Wiman)研究。其中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于1929 被命名為師氏盤足龍(Euhelopus zdanskyi),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師丹斯基。後來,這兩具不完整的恐龍骨架被裝架到一起,現在依然保存在烏普薩拉大學博物館中。另外.由譚錫疇在山東省萊陽縣(今萊陽市)將軍頂發現的一批鴨嘴龍化石,也于1929年由維曼研究定名為中國譚氏龍(Tanius sinensis)。盤足龍是中國産出,並由學者正式命名的第一隻蜥腳類恐龍,和同樣發現于山東的中國譚氏龍一起.代表著中國最早的有效恐龍命名。

    20世紀20年代。除了俄國人之外,同樣在中國尋找恐龍化石的還有美國人。由紐約自然史博物館所主導的第三次中亞考察團,正在中國內蒙古地區以及現蒙古國南部戈壁沙漠上四處遊蕩。安德魯斯(RCAndews)是主持該計劃的隊長。1922421晨曦,一支包括40人、8輛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使用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古生物科考),以及150只駱駝的龐大隊伍從張家口的營地誓師出發,奔赴蒙古。425,考察隊在二連浩特的一個電信站紮下帳篷。搭建營地。幾個小時之內,考察隊就在營地東北方14公里處發現了化石和恐龍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現恐龍蛋,可惜當時並未認出來。

幾個月之後,1923713日下午.在蒙古國,安德魯斯宣佈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恐龍蛋。這個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美國。造成極大的轟動,這也使安德魯斯一時之間成了美國國家英雄。半個多世紀後,美國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將安德魯斯的冒險故事搬上大銀幕。這就是經典影片《奪寶奇兵》系列,安德魯斯正是印第安納.瓊斯教授的原型。

1929年,考察隊在內蒙古又採到80多箱標本,由於當時國內有人反對美國人在中國境內橫行無阻地尋找珍貴礦石與恐龍化石,並將其運到國外,因此駐守張家口的軍隊奉命扣留了標本。後來,經由美國方面與當時主管國家文物的文物保管委員會交涉,達成了一項協議,規定美方須先將標本運至北平,經中美雙方的專家共同檢查後,凡是骨化石就放行,其餘留贈中國。不過,考察隊此次採到的絕大部分是包括恐龍在內的骨化石,最終,大量極有價值的標本被運往美國。

192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國一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它雖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領導.但卻是中外首次平等進行的聯合科考。赫定是第一個在探險過程中聘用當地科學家參與研究的外國科學探險家。中國著名地質學家袁復禮是被赫定聘用的科學家之一,他在考察期間,發現了許多似哺乳爬行動物化石和一種蜥腳類恐龍化石,後者由楊鐘健命名為天山龍(Tienshanosaurus)。此外,考察隊還在內蒙古、甘肅採集到了微角龍(Microceratops)、原角龍(Protoceratops)化石,在寧夏發現了繪龍(Pinacosaurus)期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化石。

中國的恐龍學是從外國人的手裏開始的,儘管這些科學活動帶有殖民色彩,但楊鐘健等中國第一代古脊椎動物學者也是通過參與外國人組織的考察和研究,才迅速地成長,並開始獨立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