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高盛帝國是這樣建成的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次貸危機中,貝爾斯登倒下、美林倒下、雷曼兄弟倒下,還有摩根士丹利在苦苦支撐,反倒是高盛,快速增長、逆勢上揚。為什麼都是投行,其他做不到,而唯獨高盛做到了,而且還做得如此優異?

  讓時間追溯到2006年年底,也就是危機爆發前的某天,在位於百老匯大街85號高盛總部30樓的辦公室裏,高盛首席財務官大衛維尼亞(David Viniar)召集了各部門主管,緊急召開了一個以“抵押風險”為主題的會議。高盛使用的風險管理模式平均每天要收集2.5萬個數據進行風險測試,當次級債風險尚未充分暴露時,風險控制系統已經發出了預警信號。 在與其他主管共同仔細查看了整個投資組合後,維尼亞當即決定採取賣空對衝策略以防房地産價格下降。會後,高盛陸續減持抵押貸款相關債券,並同時購買高額的保險,作為抵抗進一步損失的保護性舉措。事實證明,此舉不僅讓高盛避免了受牽連崩盤的災難,而且還讓它在眾人皆輸中“獨善其身”,成為華爾街滿目瘡痍的景象中唯一的亮點。

  “我們只是運氣比較好。”高盛董事長兼CEO的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在被問及有何經驗可以傳授時,多次這樣謙虛地表示。當然,這個回答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就像我們回過頭去反思次貸危機的爆發以及美林、雷曼兄弟的破産,荒謬地把原因歸結為“是運氣不夠好”一樣——要知道,像高盛這麼一家有著百年經營史,曾經作為一個由猶太人經營的公司因而只能在很狹窄的範圍內開展業務,曾經是一個有諸多弱點,僅僅在大宗交易、商業票據以及風險套利這三個獨立業務上擁有相對優勢,也曾經在多項投資和決策中失誤並且付出高昂代價的家族企業,最終發展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銀行和現代金融業巨頭,不可能光靠運氣。

  於是,從來都不乏愛好者去追尋高盛的成功秘訣。例如,前任高盛副總裏莎埃迪裏奇在《高盛文化:華爾街最有名的投資銀行》(09年最新版被譯為《高盛:最後的贏家》)一書中指出,高盛的崛起和成功皆因三個強大的支柱:領導層、職員和公司文化。而在李德林所寫的《幹掉一切對手——看高盛如何算贏世界》中,高盛則被解讀為一個操控者、一個陰謀者、一個有著狼子野心的主宰者,是它佈局和導演了一系列我們後來看到的事件,像貝爾斯登、雷曼兄弟、AIG的死亡,希拉裏的敗選、奧巴馬的上臺,美元貶值油價走高,中石油中石化在迷局中分化等。還有觀點認為,是高盛較為保守的企業文化和敏銳的風險預警機製成就了高盛。高盛的風險控制系統初建於1995年,這個系統的核心是內部監管委員會。每週三召開電話會議,檢查公司所有大的風險項目,包括市場風險、操作、信用、新的工具與業務及公司聲譽。這個風險管理部門和交易部門是平級的,交易要接受並通過風險管理部門的監控。正如布蘭克費恩所稱,高盛的風險控制系統是個秘密武器——1100人的風控部門,個個是精英,説話有分量,要你減持絕沒商量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