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 >

警惕領導幹部“特權隱性化”現象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8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快,各種形式的“特權”被逐步取消或受到限制,但不可忽視的是,特權隱性化現象不斷出現,成為誘發腐敗的新形式。特權隱性化也稱“隱性特權”,主要是指公共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基於自身掌握的公共權力,在法定利益之外隱蔽地享受特殊利益和權利,而難以被監督的現象。2009年3月,安徽省某市動用財政向幹部派發健身貴賓卡;4月,網友曬“溫州舊城改造建房挪作領導低價內部購房的清單”;5月曝光的湖南省邵陽市某縣公安局政委女兒冒名上大學……種種“隱性特權”的出現,已為反腐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我們該如何防範?

資料圖片

  “隱性特權”為何屢禁不止

  其實,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特權”,“特權”本身才是實質性內容,隱性、顯性只是形式上的差異

  近兩年,“隱性特權”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問題。從2008年引起強烈反響的某地區幹部“出國考察”清單,到前段“特權車牌號”的存廢之爭,“隱性特權”的數量和種類之多,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直接破壞了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

  所謂特權隱性化,也可稱“隱性特權”,主要是指公共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基於自身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在法定利益之外享受的特殊利益和權利。由於這些特殊利益絕大多數並不合法合規,所以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僅限于“內部人”知曉和享受,以便當事人既能享受好處,又不必有公眾監督之虞。

  “隱性特權”的危害甚多,最主要的危害是直接破壞了社會公平和法治精神。以某市“多餘安置房按暫定價格銷售給相關人員”為例,分配過程由“內部人士”全程運作,整個事件是在名單洩露並上網之後才真正為外界所知。利益分配的過程如此隱秘,分配結果如此反常,直接違反了公共利益分配的公平原則。

  除了與民爭利、違反公平之外,很多“隱性特權”還直接破壞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以真真假假的“特權車”為例,某省一輛挂省直機關公務車牌的小轎車在兩年內共闖紅燈158次,最多一天竟闖紅燈4次。

  “特權”思想作怪貽害無窮

  令社會反感、百姓憎惡的形形色色的“隱性特權”為何屢禁不止,層出不窮?

  首先,“隱性特權”源於“特權”思想作怪。其實,無論是隱性還是顯性“特權”,“特權”本身才是實質性內容,隱性、顯性只是形式上的差異。“特權”思想直接源於“官本位”思維。很多官員顯然不具備公職人員應有的公僕意識,而是將公共權力視為其個人私産,一旦登堂入室,就要處處特立獨行,才顯得有“面子”、顯“身份”。很多地方公務活動動輒警車開道,以及在並非執行公務時濫用警燈警笛,就反映了這種“擺譜”心態。

  “隱性特權”的第二個根源是利益驅動。理性的個人傾向於趨利避害,這是人之常情。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本身享有國家提供的很多法定利益,同時還有較高的職業穩定性。但很多人仍不滿足,借助“隱性特權”進一步多吃多佔,可謂人心無盡。

  “隱性特權”的第三個根源是監督缺失。實踐證明,群眾監督是確保廉政勤政、制約公職人員違法亂紀行為的有效途徑,但是,群眾監督的潛力現在遠未發揮出來。這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大眾的監督意識和監督能力還相對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有的監督渠道仍不暢通。在一些人為導致的信息極端不對稱狀態下,各種不當利益的輸送易如反掌、遊刃有餘。可以想見,上述三類根源如不根除,各類“隱性特權”今後仍然會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那麼,如何才能夠有效地治理“隱性特權”?筆者認為應三管齊下,即公開、禁止和獎懲分明。公開,是指各級黨政部門要主動公開各類公共權力的行使過程以及各類公共資源的分配過程。治理的第二個途徑,就是各級黨政部門要敢於自身革命,明令禁止各類“隱性特權”行為,以消除其存在的土壤。獎懲分明是指各級黨政部門出臺針對“隱性特權”的各項禁令的同時,還應鼓勵群眾舉報這些行為,群眾舉報一經查實,要給予舉報人獎勵,以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作者程文浩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新華視點:公款健身是“&&效應”還是特權消費?

  溫州官員低價購安置房續:購房者拒絕補差價

  溫州官員低價購拆遷安置房責任人被立案調查

   誰給學校招生只招公務員子女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