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媒體解析為何奧巴馬能戰勝羅姆尼連任總統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7日 1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2年6日(北京時間7日),美國總統大選在經過長達數月的拉票造勢、相互攻訐、鏖戰之後結局終於明朗,奧巴馬再次獲得歷史青睞,連任總統的夙願如願以償。

  2008年,奧巴馬創造了一個黑人的美國神話。原本不被看好的奧巴馬,擊敗強人希拉裏成為了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戰勝共和黨老將麥凱恩,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

  執政四年間,奧巴馬實施汽車挽救行動,出臺減稅政策,力推全民醫療改革,阻止了美國經濟大蕭條;在外交上,結束了伊拉克戰爭,擊斃了“恐怖大亨”拉丹。但是,美國的整體經濟並未起色,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赤字也不見改善;加上阿富汗戰場仍然陷在泥潭,中東局勢突變和大使被襲身亡,奧巴馬的四年政績表並不如美國人原來所期望的那樣“變革”。然而,人氣大不如往昔的奧巴馬,是如何在這次美國歷史上競爭異常激烈、彼此支持率極為接近的總統選舉中,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呢?

  美媒分析羅姆尼敗選原因

  據美國媒體5日報道,在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投票之際,自由派媒體已預言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不敵現任總統奧巴馬。與《新聞週刊》合作的網絡雜誌《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預測,羅姆尼將敗選是因為他與競選陣營連連犯錯,使奧巴馬團隊得以利用其失誤來掌控選情。

  《野獸日報》指出,攸關選戰的因素包括競選廣告等等,但更關鍵的因素,可能是數月甚至數年前發生的事件。羅姆尼曾數度犯下對自己不利的錯誤,而這些是無法被最後關頭的對手廣告廝殺,或最後幾小時的巡迴造勢給抹滅的。

  報道稱,羅姆尼的失策首先可回溯到2008年11月18日,當時他在《紐約時報》專欄撰寫一篇標題為《讓底特律破産吧》的文章,埋下禍因。密歇根州是羅姆尼家鄉,而俄亥俄州有85萬個與汽車業相關的工作,這兩州都已表現出堅決抗拒羅姆尼的態度。如果奧巴馬拿下這兩州,羅姆尼6日贏得大選的機會渺茫。

  去年夏天,羅姆尼犯下第二個、或許也是決定他命運的錯誤。他讓奧巴馬陣營狂批並指稱他是貝恩資本(Bain)公司剝奪就業機會以謀取暴利的奸商,強化羅姆尼不懂民間疾苦、且漠不關心勞工家庭和中産階級的富豪形象。

  再來是他挑上國會議員瑞安做為競選搭檔,而非對俄亥俄州選情有利的“安全牌”聯邦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使他更進一步陷入苦戰。

  總統大選辯論也是羅姆尼的敗筆之一。共和黨只是不斷強調:選民如果對經濟不滿意,“請給我一個機會”。奧巴馬則將大選變成選擇題,不斷詢問誰才是站在選民這邊,包括稅賦公平、為中産階級奮鬥、女權平等、美國人人平等、移民政策等。奧巴馬在最後兩辯積極應戰,羅姆尼則始終不斷選錯邊。

  最後,奧巴馬和新澤西州州長克裏斯蒂的“救災夥伴關係”,演繹出這次大選的“10月驚奇”。

       有利的經濟數據“來得太是時候”

  美新就業數據增加奧巴馬勝算

  美國10月份就業報告可能會對奧巴馬選戰造勢的最後一搏有所幫助,但或許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告讓其共和黨對手羅姆尼失去了一個批評他沒能扭轉經濟頹勢的機會。

  上個月,美國新增就業人口17.1萬人,大大超出分析人士預計的12.5萬人。

  受找工作人數增加導致勞動力供應增多的影響,失業率小幅上漲0.1個百分點至7.9%。

  美國勞工部2日公佈的就業報告與上個月令人意外的數字相比稍顯低調。上月的就業報告稱9月份失業率從前一個月的8.1%下降到7.8%,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白宮表示,10月份就業人數的增加説明經濟正在改善。它還強調了在本月6日再次選舉奧巴馬擔任總統的必要性。

  奧巴馬躲過就業“定時炸彈”

  報告讓奧巴馬松一口氣,有望鞏固他在“戰場州”的民意調查領先優勢。

  這位民主黨籍總統2日在俄亥俄州參加競選活動時説,數據表明,自己過去4年推行的政策讓美國經濟走上復蘇之路。他警告,羅姆尼如果入主白宮,會帶回那些讓國家承受經濟衰退的政策,重蹈覆轍。 誰在經濟治理上能説服選民 誰的贏面將更大

  回顧2008年,美國受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衝擊,小布什執政時期發動的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更大損美國元氣,使其內政外交均陷入低谷。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奧巴馬以其年輕俊朗的形象、出色的辯才和政治雄心,迎合了一大批年輕選民的求變心態,並順利擊垮對手問鼎總統寶座。如今四年過去,奧巴馬的努力雖使美國的整體實力爬出低谷,但經濟復蘇的步伐仍較緩慢,因而引發選民不滿。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吳心伯概括道:“如果説2008年,美國民眾認為國家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問題,那麼2012年,民眾大體認可這種方向,但抱怨提振速度太慢。所以奧巴馬以‘前進'取代‘變革'。”

  這一社會心理從兩次大選的議題上也能反映出來——2008年,無論輿論所向還是大選辯題,既側重經濟治理,也關注安全領域;而隨著阿、伊兩場戰爭進入收尾,以及包括本拉丹在內的多名“基地”頭目被擊斃,今年大選選題已全然轉向經濟領域。三場大選辯論中,只有第三場涉及外交政策,且兩位候選人實質分歧不大。

熱詞:

  • 奧巴馬,戰勝,羅姆尼,連任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