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福島海域魚類含放射物質 核泄漏可能仍在繼續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7日 15: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一年,但最新研究發現,在日本東海岸捕獲的魚類有超常規的放射性物質,這可能意味著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仍在繼續。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海洋化學家布耶斯勒(Ken Buesseler)研究日本政府提供的數據得出結論稱,仍然持續滲入海洋的污染可能來自福島核電廠的低量泄漏,或者來自海床上已經被污染的底泥。

  日本官方數據包括在毀壞的核電廠附近收集的魚類、貝類和海藻中所含的銫(caesium)濃度。

  布耶斯勒的研究所得于本週四發表在美國雜誌《科學》上。

  布耶斯勒説,雖然在日本東北海域捕獲的大部分魚類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都在安全範圍內,食用這些魚類是安全的,但是,福島附近的部分漁獲不符合日本食用安全標準。

  布耶斯勒曾在2011年率領國際研究團隊考察從福島蔓延開的放射性核。他説:“想要預測污染將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我們不能只研究魚類。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更好了解銫以及其他放射性核的來源和匯聚,明白它們如何導致我們在福島海域所看到的情況。”

  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發生由9.0級海下地震導致的海嘯,位於東北部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遭衝擊,裏面的反應爐爐心熔毀,造成嚴重輻射泄漏。

  科學家估計,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可能隨著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水或者通過水循環而滲入海中。

  該研究稱日本福島核泄漏為“向海水意外釋放核輻射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研究指出,不同魚種類的污染程度不同,且污染程度沒有下降。鱈魚、比目魚、魟魚和鰈魚等棲息海底的魚類通常檢測出最高的銫含量。

  布耶斯勒在論文概述中説:“雖然根據國際對海水中放射性核的標準,福島附近水域是安全的,但核電廠仍在向海水中洩露放射性物質。”

  福島海嘯發生後,日本人對食品安全仍舊十分擔憂。雖然政府一再向消費者保證,很多人仍然避開受影響區域的食品。

  日本的農業和漁業在國內外均受到影響,2011年的農産品出口較前一年下降7.4%。

  據官方數據顯示,沒有人直接因福島核泄漏死亡,但數以萬計的居民被迫遷移。

  布耶斯勒和東京大學植松光夫教授將於下月12日和13日在東京組織一次科學研討會,呈獻有關日本核災難對海洋和海洋生物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

熱詞:

  • 福島
  • 魚類
  • 魟魚
  • 核災難
  • 放射物質
  • 泄漏
  • 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