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芝加哥教師大罷課 攪動美國大選政治漩渦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5日 05: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芝加哥市教師9月11日開始的大罷課,使35萬名孩子不得不放大假。該市25年來的首次教師大罷課,僅僅是美國教育改革中教師工會與教育管理層矛盾的一個縮影。而在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階段,民主黨大本營發生的“大事”,也對大選産生了微妙影響。

  教師罷課導致孩子失學

  11日開始,2.6萬名芝加哥市公立學校的教師在市中心、學校門口等地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罷課遊行。由於芝加哥公立學校系統規模在全美排名第三,罷課的影響也相當大:超過35萬名在公立學校上學的孩子因此無學可上。

  罷課導致了一系列連鎖效應:由於孩子無學可上,家長不得不休假、請假或雇人照顧孩子,一些家長甚至把孩子帶到辦公室。許多家庭開始組織起來,或輪流照看孩子,或請一些不參加罷課的教師給孩子授課。

  芝加哥市不得不動用資源,開放144所未受影響的學校來安置學生,讓孩子們做遊戲、看電影、進行體育活動等,併為他們提供免費早餐和午餐。一些教堂、圖書館和社區組織也被要求為孩子們提供額外的計劃或活動。

  芝加哥教師工會組織的這場罷課對該市造成巨大影響,市長伊曼紐爾一方面要組織應對、降低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還得與教師工會進行談判,儘快找到妥協方案。伊曼紐爾批評教師工會説,此次罷課是“根本沒有必要的”,教師工會的不滿應該“衝他來”,而不該影響孩子和家長。

  此次罷課是芝加哥25年來的第一次,上一次舉行大罷課是在1987年,持續了19天。

  教改“動了教師們的奶酪”

  罷課的根本原因是該市教師工會不滿伊曼紐爾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方案,矛盾焦點主要集中在3點:教師考評體系、薪酬以及延長課時。

  根據伊曼紐爾的教師考評機制,芝加哥公立學校將在多個層面對教師進行考評,比如教師管理層可以現場聽課,學生對老師的評價也作為考評參考之一。最具爭議也是阻力最大的改革措施是教師25%的考評成績直接與學生的標准考試成績挂勾,未來可能達到40%。許多教師認為這“相當不公平”,因為學生的標准考試成績無法完整反映教師水平,學生自身素質也是影響標准考試成績好壞的重要原因。

  另一個矛盾是公立學校教師的薪酬福利問題。芝加哥公立學校未來3年面臨3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為解決這一問題,任課教師的薪酬將與考評成績挂鉤,考評成績低的教師薪酬將大幅縮水。而原來政府承諾的教師普遍加薪可能也無法落實。而且,芝加哥一些較差的公立學校可能面臨被裁減的風險,下崗教師的補償金也與他們的要求相距甚遠。

  事實上,據美國“教師質量全國委員會”的報告,芝加哥公立學校教師的薪資在全美屬於“一流”水平,平均年薪7.6萬美元,而教師的課時相比其他地區卻是最少的之一,這影響了芝加哥公立學校的效率和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伊曼紐爾要增加課時的根本原因。

  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認為,芝加哥市出臺的教育改革措施“完全不尊重教師”。美國“全國公平考評中心”分析師麗薩也認為,這一“完全沒有證據證明有效的改革方案”,只會讓公立學校的教師感到沮喪。

  芝加哥教育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障礙,比如此次爆發的罷課大潮,在美國並非個別現象。事實上,從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到東海岸的波士頓,美國聯邦、州、市等教育部門在整體面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為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打破教好教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所推行的改革,因“動了教師們的奶酪”而面臨著教師工會或強或弱的抵制。

  由於美國政府背負鉅額財政赤字,公共教育經費嚴重短缺,美國公共教育領域些許的預算增加,根本不足以改變現狀。這意味著,美國公共教育領域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上任後不久,就提出要對教育進行改革。

  2010年奧巴馬推動了他的公共教育改革計劃,涉及面極廣,內容非常複雜。他的改革理念歸根結蒂是“把有限的經費用於提高學校質量和效率,將績效機制引入公共教育領域,獎勵和吸引高質量師資,甩掉那些‘低質量包袱'”。曾任奧巴馬政府白宮辦公廳主任的伊曼紐爾,在芝加哥推行的教育改革實際上與奧巴馬的教育改革一脈相承。

  根據奧巴馬及教育部部長鄧肯的改革理念,教師成為改革的中心。他們認為,目前美國教師的評估過於僵化,教師們基本上是論資排輩,報酬和教學質量未能挂鉤。美國未來的教育系統應引入績效機制,讓好的教師得到更多的報酬,教學質量不佳的教師不應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而教師的考評又與學生標准考試的成績相挂鉤。

  在教育改革大旗下,自2009年以來,下崗的公立學校教師及僱員已經達到30萬人。這必然招致美國教師工會的抵制。蘭迪認為,“教師不應對學生的教育負所有責任”,與教師相比,“管理者應該負更大的責任”。

  罷課對奧巴馬是個壞消息

  如今,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芝加哥市教師罷課的影響就不僅僅局限于教育改革這一領域了,它甚至攪動了美國大選政治漩渦。

  眾所週知,芝加哥是奧巴馬也是民主黨的大本營,2011年民主黨的核心人物之一伊曼紐爾辭去白宮辦公廳主任並參選芝加哥市長,就是奧巴馬為2012年美國大選所準備的一步棋。可以説芝加哥以及周邊地區經營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奧巴馬的連任大計。

  如今在大選進入最後衝刺的微妙時期,芝加哥發生聲勢浩大的教師罷課浪潮,這對民主黨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在2008年奧巴馬勝選過程中,美國各種工會組織包括教師聯合會是奧巴馬的堅定支持者,但現在盟友之間出現了裂痕。

  奧巴馬的競爭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沒有放棄這個打擊對手的機會。他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了奧巴馬和教師工會以及更廣泛的勞工組織間的關係,而“教師工會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絆腳石”,“教師工會過於頻繁地展現他們和我們孩子間的利益衝突,現在我們看到了最清楚的案例”。羅姆尼説:“奧巴馬已經在這場戰鬥中選邊站。”伊利諾伊州共和黨委員會主席布拉迪也嘲諷説,伊曼紐爾現在關注的焦點應該是如何應對教改危機,而不是為奧巴馬大選進行政治籌款。

  奧巴馬已經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堅持改革會得罪他的支持者教師工會,而妥協則意味著他教育改革的倒退,並面臨學生家長的責難。是否能夠妥善應對這個坎,將直接影響奧巴馬的連任計劃。

  本報華盛頓9月14日電

熱詞:

  • 教師罷課
  • 奧巴馬
  •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