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專家稱奧運對城市地理影響深遠 或10年後見分曉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15: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倫敦奧運會即將結束。後奧運時代,既有場館如何發揮作用,“倫敦碗”等地標性建築能否真正融入當地社區居民的生活,矗立在泰晤士河畔的歐洲第一高樓“碎片大廈”究竟是新地標,還是破壞了古老的地平線?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城市地理系講師申鉉邦博士。

  文匯報:如何利用場館一直是奧運舉辦國的難題,首爾曾于1988年舉辦奧運會,韓國是如何利用這些奧運場館的,您如何看待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對城市的作用?

  申鉉邦:對倫敦奧運會而言,有一部分奧運場館是臨時建築,在賽事結束後將被拆卸,但有一些將被保留。主要的場館“倫敦碗”將被保留作為足球場館。

  首爾曾舉辦過1988年奧運會,主要場館集中在首爾東南部,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那裏集中修建了一批供中産階級居住的公寓。在奧運會舉辦後,場館區成為體育設施完備、配套設施齊全的區域,1988年夏季奧運會提升了那裏的城市面貌。

  對於奧運會對城市面貌的改變,我認為這有兩方面因素需要考慮:

  其一,究竟希望通過奧運會等大型活動,改造哪部分城市區域,必須有一個清晰、長遠的規劃和目標。

  第二,作為一次大型活動,舉辦奧運會需要動用大量資源,資源如何分配,如果將資源過於集中在舉辦城市一個地區,是否會對舉辦國其他地區造成不利影響?這種情況可能因國家、地區而異。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這樣的資源調配帶來的影響很小,但對於韓國、英國這樣的國家,這樣的資源調配的影響力就很大了。

  像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對城市地理的影響確實很深遠,但影響有多大或許需要10至20年時間方能見分曉。

  文匯報:在倫敦奧運會之前,歐洲最高的“碎片大廈”在倫敦落成,本屆奧運會主會場“倫敦碗”也是地標性建築。您怎樣看待世界大都會建立新的地標性建築,這是否一種趨勢?

  申鉉邦:很多城市都在建立地標性建築來提升城市形象,就如倫敦修建的“碎片大廈”、“倫敦碗”,迪拜修建的迪拜塔等等。這些建築的確有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另一方面,對當地居民而言,這些建築是否真的能起到實際作用仍存疑問。這些地標性建築重新繪製所在地區的地平線,它們將對這一社區既有設施、建築提出難題,這些建築是否能完美地融入社區,給當地居民帶來便利,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此外,這些建築往往佔地很大,規模宏偉,需要很大的空間,這樣未必是一种經濟利用土地和空間的模式。

  其實,地標性建築的崛起也讓城市逐漸失去個性。身處各大城市,你會有似曾相識之感。這取決於政府、決策者的思路與想法,他們擁有更多資源與決定權。很多決策者認為,一些地標性建築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形象。在這樣的思路下,一些大牌建築師奇貨可居,他們穿梭於世界各地,在同樣的思路與圖紙下,所設計的建築也有趨同效果。

  我認為這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越來越多的建築由跨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此帶來相似的感覺。

熱詞:

  • 足球場館
  • 奧運場館
  • 城市地理
  • 地標性
  • 倫敦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