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學者南京大屠殺言論引風波 結束九年在華生活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12: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原題:別了,加藤嘉一

  1984年出生的日本青年加藤嘉一在中國生活了9年,並在這裡開啟了他的人生事業,如今他雖要遠赴美國,但他説,“我最擔心的,是被中國封殺,那我的命運就結束了,是吧?”

  本刊記者/劉炎迅

  7月26日這天的北京,陰沉沉的,悶熱,隨時可能從厚實的烏雲里落下的雨水,就像閣樓上的第二隻靴子,讓人有種焦慮的期待。

  此時,加藤嘉一坐在東三環建外SOHO的某處咖啡館裏,隔著玻璃窗望著北京。這個1984年出生的日本青年,在北京住了9年,即將在8月6日離開,去美國哈佛大學做中國問題和中美關係的研究。如果不是5月20日在南京先鋒書店裏的“失言”風波,他在中國的生活可謂“完美”謝幕,當時,他正忙碌著中國的校園巡迴演講,並給自己設計了一個結局:最後一場演講結束後,在公眾面前大哭一場,以示告別。

  但風波“偶然”而起,就像一場讓人猝不及防的大雨,麻煩因而産生,甘肅省教育廳發出公告,拒絕他即將前往甘肅的高校演講,他於是提前打道回府。

  “我更願意他們説我是忍者”

  “有人覺得你是個人精,你對此反感嗎?”面對《中國新聞週刊》提問,加藤一愣:“人精?”他似乎不太熟悉這個漢語詞彙。

  聽過解釋,他笑著説:“我更願意他們説我是忍者。”他隨手從單肩包裏拿出一本小書:《武士道》,“忍者就是武士道者。”這是他喜歡的書,作者是新渡戶稻造,加藤強調似地補充:“就是5000日元上頭像的那個人。”

  這本書裏闡釋了武士道精神:武士、正義、道德,還包括忍耐,寬容。

  7月24日,他闊別兩月後重回北京,寫下《離開中國前的心裏話》一文,“忍耐,忍耐,忍耐。”

  那時是5月,20日在南京先鋒書店演講完,加藤繼續全國巡講,照計劃,他將從內蒙古經北京,然後去青海民族大學,接下來是甘肅農業大學,最後一站是西安翻譯學院。可剛到青海民族大學,就有人告訴他,有人在網上罵你了,還在微博裏@了甘肅省教育廳,你的校園行要受阻了。

  聽到這話時,他正在這個高海拔地區參觀寺廟,四週很靜,有些缺氧。甘肅農業大學隨後果真與這次演講的主辦方聯絡,説要先看演講稿,再後來乾脆發了聲明,活動取消。

  離他計劃中的最後一站西安如此接近,但他卻無法作這場主題為《最後的一課》的演講,他本打算脫稿講講過去這9年歲月,“我一定會哭的,我這個人很容易哭。”

  但風波平地起,他最後一哭的機會沒了,那天他很失落。他獨自在酒店裏,第一反應是,“會不會給日中關係添麻煩?”

  在自傳《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裏他曾説,每次出門,母親都會關照,“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是大和民族的行為模式,一切都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原則,所以很壓抑。

  “我的壓抑,唯一的出口就是跑步,你看我現在這個心路歷程,言行不能太隨便了。現在只能跑步。”

  在華9年,加藤常活動於中日兩國的不同企業和機構之間,受了不少夾板氣。不過,如今回顧時他反而有些欣慰:“我不希望成為一個沒有爭議的人。我希望我的人生是特別好看的故事。這樣來想,這次南京的事兒也不算什麼。”

  兩個多月間,他也有所反思,武士道裏有一個詞兒叫克己,“但那次在南京,沒克好”。

  引發這次風波的是一個隨意的問題:“如何地找到歷史的真相?”他便隨手舉了南京大屠殺的例子:“當年在南京所發生的事情我始終不明白。每個人説得不一樣,每個歷史學家説得不一樣。我也不明白,什麼叫真相。”

  如今他想,如果換個例子,比如説,二戰期間日本對外發動戰爭,到底是誰的責任?有人説是天皇,也有人説日本的文化特性,戰爭結束60多年後,這個問題還在討論,什麼叫歷史真相?結論依然無法輕易得出。

  這起風波後,他幾乎停止了一切中文寫作,回到日本“給自己放個假”。

  重回中國後,他沒有選擇平靜地離開,而是在FT中文網上發表了他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離開中國前的心裏話》。

  “伊豆是我人生的起點,北京是我成長的起點;日本是我身份的歸宿,中國是我命運的源頭。我跟中國命運共同,如果中國貶值我也一塊兒貶值,你看我現在到美國,到日本,到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倫敦,他們要聽什麼?他們要我説是我什麼?他們要聽的並不是3.11地震之後的日本,而是今天的中國。”

  “最困難的時候,我很信任的一位中國老師勸我,‘嘉一,你暫時什麼也別做,從公眾眼裏消失一段時間,這對你來説是有必要的。忍耐一下,你會成為更有力量的人。'”

  “肯定會有很多人感到厭煩。”加藤説,“但如果讀者認真地讀,可以感覺到,我甚至比很多中國人還愛中國,而且這種愛,我是用行動來表達的。”

  即便去了美國,他的研究還是與中國有關,“我最擔心的,是被中國封殺,那我的命運就結束了,是吧?”

熱詞:

  • 嘉一
  • 日中關係
  • 南京大屠殺
  • 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