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厄立特裏亞概況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佚名,原題:《厄立特裏亞概況》

    【國名】厄立特裏亞國(The State of Eritrea)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三角形構成,靠近旗桿為紅色等腰三角形。紅色部分中有一個由三枝黃色橄欖枝構成的圓形圖案。紅色象徵為爭取獨立解放而鬥爭,綠色象徵農業和畜牧業,藍色象徵國家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財富,黃色象徵礦産資源,橄欖枝象徵和平。

    【國徽】呈圓形。圓面上繪有一隻駱駝,圓周以花冠和飾帶裝飾,下方的飾帶上寫著厄立特裏亞的國名。

    【獨立日】5月24日(1993年)

    【國家政要】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Isaias Afwerki),1993年5月當選總統並任職至今。

    【自然地理】位於東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與蘇丹接壤,南鄰埃塞俄比亞,東南與吉布提相連,東北瀕臨紅海,面積124320平方公里(包括達赫拉克群島),海岸線長1200公里,隔海與沙特阿拉伯、也門相望,地扼歐、亞、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峽,戰略地位重要。

    【人口】450萬(2004年估計),共有9個民族:提格裏尼亞、提格雷、希達賴伯、比倫、庫納馬、納拉、薩霍、阿法爾、拉沙伊達。其中,提格裏尼亞和提格雷族人佔多數,阿法爾族人在其東南部居多,影響較大。每個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主要語言有提格雷尼亞語、提格雷語。通用英語和阿拉伯語。宗教信仰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為主,信徒各佔一半,另有少數信奉天主教和傳統拜物教。

    【首都】阿斯馬拉(Asmara),人口約50萬(2002年估計),年平均氣溫為16.9℃。

    【行政區劃】全國共有6個省,分別為:南紅海省,北紅海省,安塞巴省,加什巴爾卡省,南部省和中部省。

    【簡史】厄立特裏亞歷史上曾是阿克蘇姆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後長期受埃塞俄比亞王國統治;1869年意大利人開始吞佔厄立特裏亞地盤,1882年將其宣佈為殖民地。1890年,意把各佔領區合為統一的殖民地,稱“厄立特裏亞”,這就是厄立特裏亞名稱的由來。1941年意大利退出,厄被英國佔領,成為託管地。1950年在美國等13個國家建議下,聯合國通過390號決議,建議厄立特裏亞作為自治單位與埃塞俄比亞結成聯邦,雙方于1952年成立聯邦,英軍也于當年撤離。1962年,厄議會在海爾塞拉西皇帝的壓力下,通過有關厄與埃塞合併的決議,從此厄成為埃塞的一個省。長期以來,厄人民一直在為厄獨立而鬥爭。1958年流亡國外的厄中層人士成立了“厄立特裏亞解放運動”。1961年9月,一些民族主義者又成立了“厄立特裏亞解放陣線”,並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開始了武裝鬥爭,從而拉開了埃塞俄比亞“內戰”的序幕。1969年,該陣線內部分裂,一部分分出去的人成立了“厄立特裏亞人民解放陣線”(簡稱:厄人陣),並繼續為獨立搞武裝鬥爭,雖幾經埃塞政府軍的打擊、圍剿,但最終於1991年5月與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埃人陣)的武裝力量一起推翻了門格斯圖政府。同年5月29日,厄人陣宣佈成立厄立特裏亞臨時政府,隨後又與埃塞過渡政府達成協定,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並決定於1993年4月下旬由厄舉行公決,決定厄的獨立問題。1993年4月23—25日,厄舉行了關於厄獨立的公民投票,99.8%的選民贊成獨立。埃塞過渡政府接受公決結果,承認厄獨立。1993年5月24日厄正式宣告獨立並舉行開國慶典。

    政治

    獨立後,厄政府注重政權建設,加緊經濟重建,政局保持基本穩定。1997年,厄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1998~2000年,厄政府全力應對與埃塞俄比亞邊界衝突。2001年上半年,厄公佈“選舉法”和“政黨組織法”草案,計劃于2001年底舉行全國大選,逐步實行多黨制。但隨後發生的黨內嚴重政治危機導致選舉推遲。為鞏固執政地位,伊薩亞斯總統大力整肅內部,撤換一批黨、政、軍高級官員。2002年,厄頒布《選舉法》,明確提出多黨制不符合厄現狀,今後一段時期內厄人陣仍將一黨執政。2005年,厄人陣內部高層對國際、國內形勢認識出現分歧。伊多次組織黨內大討論,統一思想。近年來,伊薩亞斯總統繼續堅持集中領導以穩定局面,強調“黨領導一切”、“一切服從中央”,各級黨政軍部門只留正職,力保政令暢通。繼續調整人事,全國六省中三省黨的書記換崗,並將青年骨幹充實到黨總部、總統辦等部門。政府採取積極措施扶助農村發展,妥善安置復轉軍人,改善教育和醫療條件,用有限財政補貼城鎮居民,保障百姓基本生活需求。2007年,為確保政令暢通,伊薩亞斯總統對內閣進行人事調整並加強黨對社會的控制。目前,厄經濟社會總體保持穩定。

    【憲法】1997年5月23日,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並正式頒布實施。新憲法規定,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和立法機關;總統由國民議會選舉産生,任期5年;不設總理,總統直接領導內閣;政教分開,宗教平等;民族語言一律平等,不明確國家官方語言。

    【議會】國民議會共有150個議席,議員由全民普選産生,任期5年;議長由議員選舉産生,任期5年。國民議會負責制訂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批准預算和選舉國家元首。本屆議會有人民民主和正義陣線中央委員會成員75名、制憲議會成員60名及厄僑民代表15名,議員中1/3為女性。議長由伊薩亞斯總統兼任。

    【政府】實行總統制,內閣由總統和17名政府部長組成,總統兼政府首腦及武裝部隊總司令。首屆政府成立於1993年6月7日。2000年下半年後,多次調整內閣。現政府于2009年3月進行改組。

    【司法機構】獨立後沿用原埃塞俄比亞民法、刑法,略有修改。厄法院分村、縣、行政區、高等法院四級。高等法院的判決為終審判決。高等法院設法官18名,均由總統任命。省級法官由高等法院院長提名經司法部長批准。厄檢察機構設在司法部,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

    【政黨】

    (1)厄立特裏亞人民民主和正義陣線(People’s Front for Democracy & Justice--PFDJ),簡稱厄人陣,執政黨,唯一合法政黨。原名為“厄立特裏亞人民解放陣線”。成立於1970年,1994年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改為現名。最高領導機構為中央委員會,共75名委員,現為54人。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休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共有19名執委,現為13人。

    (2)厄立特裏亞全國力量聯盟(Alliance of Eritrean National Force--ANEF)。反對派聯合體。2002年10月由厄14個反對派代表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成立,選舉了28人組成議會並通過聯盟章程。該組織囊括了厄大部分反政府組織,主要包括“厄立特裏亞解放陣線”、“伊斯蘭救國運動”、“解放全國委員會”等。

    軍事

    厄立特裏亞國防軍歸人陣黨直接領導,有陸、海、空三軍。總統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獨立後開始分階段裁軍,1997年整編保留4萬正規軍。

    1994年開始實行國民服務計劃,18~40歲的公民均須參加18個月以上軍訓或後備役服務。1998~2000年厄埃邊界戰爭期間,政府大量擴軍,曾達30萬人。停火後,政府宣佈復員20萬軍人。目前厄陸軍約20萬人,海、空軍各1000人。

    空軍有4架蘇—27戰機、2架米格29戰機和數架直升機,海軍有2艘護衛艦及數艘巡邏艇。

    年度國防開支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20%,2005年軍備進口2.8億美元(1990年不變價)。

    厄軍士兵目前佔全國勞動力11%強,廣泛參與農業生産、修路築橋等經濟建設活動。

    外交

    奉行和平、不結盟、睦鄰友好的對外政策,主張在和平共處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關係。注重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關係,以爭取經濟援助和政治支持。積極參與非洲及地區事務,主張發揮地區或次地區組織的作用。

    安理會通過關於制裁厄立特裏亞問題第1907號決議

    【與中國關係】1993年5月24日,中厄兩國簽署了兩國建交公報。2005年2月,伊薩亞斯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熱詞:

  • 厄立特裏亞
  • 阿斯馬拉
  • 阿克蘇姆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