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報披露本拉登最後日子:三妻陪伴享受天倫之樂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8: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時代》週刊5月7日一期(提前出版)報道】題:本拉登最後的日子(記者彼得伯根)

  2011年5月2日清晨,突然響起的爆炸聲驚醒了住在本拉登壁壘森嚴的大院裏的人。本拉登20歲的女兒瑪麗亞姆衝進父親位於樓上的臥室,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對女兒説:“下樓去吧,回到床上乖乖睡覺。”接著,本拉登對妻子阿邁勒説:“別開燈!”

  其實這句提醒是多餘的,因為有人——到現在尚不清楚到底是誰——在這之前就已經切斷了這個街區的供電,給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提供了有利的機會,使他們在一個月黑之夜突襲位於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本拉登住所。確實,對妻子阿邁勒的這一叮囑成了本拉登説的最後一句話。

  56個小時前,遠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美國總統奧巴馬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終於對其國家安全顧問説:“動手吧!”受過特殊訓練的一小隊美國突擊隊員登上直升機,從鄰近的阿富汗起飛,迅速掠過崇山峻嶺,飛向本拉登藏身的院落,在院落的邊緣著陸。他們炸開緊閉的鐵門,衝進樓裏,其中有3名突擊隊員衝到了樓上。

  本拉登針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暴力鬥爭就要結束了。然而,通過一些公開報道、對巴基斯坦調查人員和美國官員的採訪、對本拉登未發表的詩作的研究以及親赴本拉登的院落進行的尋訪,記者發現,本拉登在阿伯塔巴德的生活和死亡揭示出驅使他走上這條暴力鬥爭之路、成為美國頭號敵人背後的一些矛盾因素——以及最終證明他必然滅亡。

  隱居避暑山城

  記者在巴基斯坦官方摧毀本拉登的這個最後藏身地之前,獲准探訪了這座建築物。

  這座院落是隱居的一個好地方,雖不顯眼,但卻很自在。

  位於巴基斯坦北部的阿伯塔巴德坐落在喜馬拉雅山麓海拔4000英尺的丘陵地帶,常住人口近50萬。一眼看去,四面環山,山坡上坐落著整齊的屋舍,那種情景讓人想到瑞士。這裡夏季涼爽,犯罪率低,因此很多退役軍官和退休公務員都來阿伯塔巴德生活。度假高峰期一般從6月份開始,巴基斯坦國內氣候炎熱地區的一些家庭紛紛來到這座山城避暑。這裡有一個全國最好的高爾夫球場。與巴基斯坦沉悶、擁擠、烏煙瘴氣的其他城市相比,阿伯塔巴德更像是一個鄉村俱樂部。

  正是阿伯塔巴德的平靜環境讓本拉登在取得911 巨大勝利的5年後逃到了這裡。到2011年春,這位恐怖大亨在阿伯塔巴德的比拉爾鎮躲藏了近6年。這裡白色別墅群落之中間或有些賣水果和蔬菜的小商鋪,無疑在這裡生活很愜意。本拉登的院子是在2005年建起的,那裏原先是一片空地。建造過程中,在兩層的主樓上又加蓋了一層。當時沒有尋求獲得加蓋一層的規劃許可,這種做法在當地非常普遍,大家都認為少繳納房地産稅,搞點兒騙人的小把戲很正常。不過,偷偷給這座房子加了一層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更令人信服,那就是這一層是專供本拉登和妻子阿邁勒使用的。勇敢活潑的阿邁勒是也門人,她是本拉登最後娶的一個妻子,也是他最年輕的妻子。

  這座樓的三樓與其他樓層有些不同,樓上只有一面墻上有窗戶,窗戶是不透光的,且5個窗戶中有4個只不過是窄窄的縫隙,位置稍稍高過視線,很小的陽臺被7英尺高的高墻遮得嚴嚴實實,就連身高6英尺4英寸的本拉登在陽臺上活動也不會被外人看到。在躲藏在這座樓裏的5年多裏,本拉登很少離開二層和三層,偶爾離開,他也只是去院子裏的菜園轉轉,為了不被美國的衛星發現,菜園上會搭起一大塊兒帆布。

  享受天倫之樂

  對於像本拉登這樣喜歡戶外活動的人來説,這種關禁閉的生活一定非常難受。不過,各有利弊,有失有得。譬如,他的許多助手在巴基斯坦西部的部落地區連連遭到美國無人機的襲擊,而他在這裡可以躲過劫難。

  更為重要的是,他有三個妻子陪伴左右,十幾個兒孫繞膝,享受著天倫之樂。

  在阿伯塔巴德的日子裏,家庭生活成了本拉登真正的慰藉。他認為,一夫多妻和生兒育女是宗教義務。他常常對關係親密的男性朋友説,娶妻生子可以壯大(穆斯林)民族。他跟一些朋友開玩笑説:“我真搞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只娶一個老婆。如果你娶4個老婆,你就能過得美滋滋的,天天都做新郎官兒。”(這似乎是本 拉登講過的被記錄下來的唯一笑話。)至於本拉登如何能“天天過得像新郎官兒一樣”,在他住所裏發現的野生燕麥糖漿可能算是一個線索。這種燕麥糖漿是一種“天然偉哥”。

  在這座樓裏的隱居生活當然談不上奢華,但對阿邁勒來説,與她以前在也門農村的生活沒太大區別。這個大家庭的十幾口人每週只吃兩隻羊。院子裏養有奶牛和100多只雞,還有蜂房,大片的菜園裏種著黃瓜等蔬菜。牛奶、雞蛋、蔬菜和蜂蜜等都是自家産的,意大利 “薩瑣”橄欖油和“桂格”燕麥片等是從當地購買的。

  這座建築物的內部,沒有任何裝潢,也沒有挂畫,符合本拉登的正統信條。房間內沒有空調,只有幾臺簡單的煤氣取暖器,可是,這裡的夏天溫度最高可達 100華氏度(37.8攝氏度),冬天則會大雪紛飛。本拉登家的水電煤氣費很少,平均每月50美元苊右。各個房間裏的床都是_木板床,就好像生活在這裡的入是臨時住在一個長期的營地裏。

  本拉登的三個妻子也有矛盾。62歲的卡伊裏哈歲數最大,性情嚴厲。在消失了9年後,她出入意料地又重新出現在本拉登的生活中。1985年,27歲的本拉登娶了35歲的卡伊裏哈。婚前,有博士學位的卡伊裏哈是一名教師,教聾啞孩子。另一個妻子西哈姆54歲,與本拉登同年,上世紀90年代跟本拉登生活在蘇丹期間獲得了阿拉伯語語法博士學位。她有知識,有詩才,常常幫拉登修改詩作。

  最年輕的妻子阿邁勒29歲。1999年嫁給 43歲的本拉登時,她只有17歲。26歲的年齡差距似乎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

  三個妻子與本拉登結婚時都知道自己將投身一個一夫多妻的家庭。每個妻子都各有自帶廚房的房間。三樓是阿邁勒的地盤,另外兩個已年老色衰的妻子住在二樓。

  財源幾近枯竭

  住在這座院落裏的還有本拉登的保鏢和親信阿布艾哈邁德科威特以及科威特的弟弟、妻子和孩子。他們過得很貧窮。本拉登給科威特和他弟弟每人每月的工資約為12000盧比(合100多點兒美元),這表明 “基地”組織可能幾近財源枯竭。

  科威特和家人住的是平房,一堵7英尺高的墻將他們和本拉登住的主樓隔開。除了進樓打掃衛生,科威特的妻子極少進主樓。2011年春天,她偶然看見了一個陌生的高個子男人,這個人講阿拉伯語。幾年前,她的丈夫曾告訴她,這裡住著一個陌生人,囑咐她千萬別跟外人提起他。

  本拉登躲在頂樓上與阿邁勒輕鬆消磨著時光。對於像本拉登這樣高的男人來説,臥室的天花板太低矮。房間旁邊有個狹小的洗手間,洗手間的墻面貼有綠色瓷磚,但地面沒貼地磚,其實就是一個簡陋的茅坑,外加一個劣質的塑料淋浴器。在這個洗手間裏,本拉登常常用“Just for Men” 牌的染發劑染頭髮和鬍鬚,以便讓已近六旬的自己看起來年輕一些。洗手闖的隔壁是廚房,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儲物間。門廳就是本拉登的書房,木制的書架上擺著一些書,本拉登很多時候都是坐在電腦前,不停地敲著鍵盤寫信,然後由親信傳遞給重要助手。

  通過書信聯絡

  在備忘錄中,本拉登勸告其他聖戰組織不要打著 “基地”組織的旗號。2010年8月7日,他寫信給索馬裏“青年黨”頭目,警告它不要自稱是“基地”組織的一部分,説那樣做只會引起敵人的注意,使它更難籌集資金。本拉登做夢都沒想到,他的備忘錄到頭來會落到美國中央情報局手裏。

  2010年10月,本拉登給他的一位副手寫了一份長達48頁的備忘錄,概述了“基地”組織的聖戰狀況。一開始,他的調子是樂觀的,説美國人在阿富汗經歷了“他們入侵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他預測,美國日益加深的預算危機只會加劇這種趨勢。不過,本拉登也擔心,美國無人機空襲使“基地”組織長久以來在巴基斯坦部族地區瓦濟裏斯坦的避難所太不安全了。他寫道:“我傾向於讓大部分弟兄撤離這個地區。”

  本拉登很為20歲的兒子哈姆扎擔憂。哈姆扎 2011年去了瓦濟裏斯坦部族地區。他寫道:“一定要告訴哈姆扎,我認為他應該離開瓦濟裏斯坦……”本拉登公開號召年輕人加入聖戰的同時,私下裏卻規勸自己的兒子逃到富裕的波斯灣國家卡塔爾。

  本拉登還提醒他的副手,“與其他人進行聯絡都要通過書信”,不要用電話或互聯網聯絡。結果他不得不等兩三個月才能得到回復,這就使“基地”組織的上作效率很低。

  策劃對美襲擊

  本拉登始終在策劃如何吸引更多眼球。他給手下人下達指示説:“911襲擊事件10週年紀念日就要來到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現在就耍開始準備。有關這一點,請將你們的建議傳送給我。”他建議邀請半島電視臺的英語頻道和阿拉伯語頻道冠者進行報道,他還想邀請美國電視臺記者,以傳達他的聲音。他寫道:“我們還應當找一家能像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那樣不帶偏見的美國電視頻道。”

  直到最後,本拉登還在全力策劃對美國再發動一次大規模襲擊,他督促—位副手説:“如果你能指派一名合適的弟兄負責製造一起襲擊美國的大規模行動,那就太好了。如果你能挑選幾個弟兄(別超過10人),派他們回到各自的國家學習飛行技術,而他們互不相識,那就太好了。”

  非常荒唐的是,他哀嘆美籍巴基斯坦人費薩爾沙赫扎德背棄他效忠美國的誓言,他説:“按照伊斯蘭教教義,背信棄義和撕毀約定都是不能容許的。”沙赫扎德受過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訓練,2010年5月1日在紐約時報廣場試圖引爆一輛SUV汽車上的炸彈未遂。

  本拉登似乎不喜歡搖募美國籍新人,這縮小了可行的方案範圍。他的高級副手艾曼扎瓦希裏對他説,襲擊在阿富汗的美國士兵比襲擊美國本土的公民要現實得多。

  確實,自2005年7月7日倫敦地鐵和公共汽車爆炸案以來,直到去年春天,本拉登及其手下都沒有在西方國家成功實施一起襲擊事件。當然,自2001年911 恐怖襲擊事件後,“基地”組織就未在美國本土成功製造一起爆炸案。

熱詞:

  • 美報
  • 本拉登
  • 最後日子
  • 三妻陪伴
  • 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