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開建新石棺 全球核能信心提振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19: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邢斯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26年前,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超過8噸強輻射物泄漏,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

  26年後的今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紀念日,烏克蘭今起開工為發生事故的4號核反應堆建造新衣。切爾諾核悲劇26年,福島危機昨日重現,舊換新傷,受挫的全球核能信心誰來提振?

  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洩露事件26週年紀念日。如今在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污染區的Tulgovichi村莊中,87歲的Ivan Shamianok獨坐家中,眺望窗外。26年來拒絕離開家園的Ivan是那個村子裏最後的6名居住者之一。和Ivan的村莊一樣寂靜的,在當年那片發生悲劇的地帶。北京時間今晚(26日)7點到8點,烏克蘭將舉行一個並不高調的動工儀式,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事故的4號核反應堆披上一件新衣,因為當年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用混凝土等材料將4號反應堆密封,來防止放射性物質進一步外泄。那個保護結構被稱為“石棺”。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當年計劃壽命僅10年的“石棺”外表出現裂縫。因此,烏克蘭計劃在“石棺”外再加裝一個鋼結構外殼。

  新華社駐烏克蘭記者穆黎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新“石棺”耗資9.35億歐元,大多數資金是來自世界各國政府的捐贈。2015年完工後的新“石棺”將有105米高,260米長,可將4號核反應堆完全覆蓋。4號核反應堆依然被1986年核事故發生後建造的混凝土“石棺”覆蓋,但“石棺”現在已經開始損害,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危險正在增加。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烏克蘭時期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是1986年的4月26號,核電站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26年來,烏克蘭的鄰居白俄羅斯報告顯示,白俄羅斯境內仍有包括28個市鎮在內的2394個居民點面臨核輻射危險。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前駐俄羅斯資深記者吳學蘭觀察稱:26年來,地區部分新生兒、植物的非正常生長現象顯示污染陰影未散。

  吳學蘭:比如説後來出生的很多的孩子還是有一些殘疾現象發生的,也就是意味著他們受到了空氣的污染。包括白俄羅斯、俄羅斯,還有一些歐洲國家比如説瑞典當時都受到了一些輻射,現在26年過去了,這個程度可能是降低了很多,但是恐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著。

  歷史經驗表明,不論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還是福島核電站發生的事故都會給周邊國家和地區帶來不利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表示,福島核電站等事故使公眾對核電的未來信心受挫。然而,對待核能應“從長計議”。

  如何重拾公眾對核電未來的信心? 天野之彌的説服觀點是:因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今天,在排放溫室氣體方面相對清潔的核能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吳學蘭注意到切爾諾貝利地區如今招攬遊客的事例。

  吳學蘭:所以現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邊甚至要開放一日遊,讓大家親自去那兒看一看當年發生重大核災難的地方現在是什麼樣。從這個角度看,當地人也好,當地政府也好,都認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陰影已經基本消散了。

  26年過去,作為相對清潔安全的核能來説,目前我們需要學會的是讓核電站更安全更方便的與我們共存。

  吳學蘭:核能本身是非常清潔、安全的新能源,如果完全因噎廢食把它拋棄掉,其實對人類來説不完全是一個福音。26年就這樣過去了,不要讓它永遠成為我們的陰影,而是讓我們學會怎麼樣讓核電站更多、更好、更方便、更安全地為我們服務。

熱詞:

  • 石棺
  • 核能
  • 1986年
  • 核輻射危險
  • Tulgovichi
  • 生長現象
  • 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