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成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3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抵抗——走近薩達姆》,作者:殷罡,出版:世界知識出版社

    幾個月後,薩達姆侯賽因加入了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是由敘利亞人米歇爾阿弗拉克領導的阿拉伯復興運動演變而來的。上世紀40年代阿拉伯人關心的問題是獨立。本來爭取阿拉伯統一是可以成為獨立鬥爭的具體目標的,但是當時敘利亞的兩個政黨——敘利亞共産黨和敘利亞民族黨都既反對阿拉伯民族主義又反對阿拉伯統一。在阿弗拉克闡述了阿拉伯統一的思想後,顯然許多人都希望進一

    步明確阿拉伯人的民族性,並據此採取行動。這些人直到那時還一直生活在痛苦的意識真空之中。他們拒絕接受共産黨的意識形態,而又對敘利亞民族主義思想不感興趣,因為那意味著分裂阿拉伯民族。然而到底該採取什麼行動,他們卻全然不知。在尋求政治理想與信仰的過程中,這些人本來有可能被吸引到當時剛興起的伊斯蘭復興運動中的。但是伊斯蘭復興主義者是要復興過去,而40年代的一代人則要面向未來。米歇爾阿弗拉克和與他為伍的理論家關於阿拉伯歷史或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演講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只是阿弗拉克説明了應走的道路。

    在1943年至1945年間,為了抵制法國佔領敘利亞和黎巴嫩,把阿拉伯復興運動發展成為一個政黨變成了一項日趨緊迫的要求。該運動最初吸引了一些學生、教師和知識分子,而後又開始吸收文職官員、職員和工人。復興運動思想的傳播範圍超出了大馬士革,擴展到敘利亞其它主要城市,並受到共産黨的堅決抵制。共産黨把阿拉伯復興運動看成是共産主義思想傳播的危險障礙。復興運動吸引了學生、教師、中産階級商人和技術工人等階層的人民,而共産黨認為這些人是他們的天然盟友。因此阿拉伯復興運動的追隨者經常受到騷擾、盤查和迫害。他們決定把對抗公開化。

    1945年7月,阿拉伯復興運動高級指揮部——其成員為米歇爾阿弗拉克、薩拉赫比塔爾和邁扎特比塔爾——向內政部提交了一份請求,要求准許成立復興黨。他們還在請求報告後面附上了復興黨的一系列原則。1947年4月14日復興黨在大馬士革召開了成立會議,會議通過了黨章和黨的組織原則。米歇爾阿弗拉克成為黨的領袖。

    創立之初,復興黨持溫和的民族主義觀點。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戰敗,復興黨的力量和信念得以加強。1953年,它與1950年成立的敘利亞社會黨合併,稱為“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該黨的綱領是追求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創建初期的主要成員是一些具有極端阿拉伯民族主義傾向的中産階級人士和知識分子。這個黨在中東許多國家都設有支部,並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50年代初期復興黨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在它尚未建黨、還是一種社會運動時便傳入了伊拉克。復興黨正式成立後不久,復興黨伊拉克分部隨之成立。薩達姆的一位遠房叔父貝克爾還是該黨首腦,不過當時尚處於秘密鬥爭狀態。1953年,復興黨開始公開活動。

    1956年11月至1957年初,伊拉克人民聲援埃及反對英、法、以色列三國侵略的運動遭到努裏賽義德政府的鎮壓,很快便發展為全國規模的反政府鬥爭。1957年2月,在伊拉克共産黨和民族民主黨的倡導、推動下阿拉伯社會主義復興黨、伊拉克共産黨、獨立黨、民族民主黨和庫爾德斯坦民主黨等五個政黨以及一些民族獨立主義者聯合結成“伊拉克民族統一陣線”。1957年3月9日,“民族統一陣線”發表聲明,提出推翻努裏賽義德內閣,解散議會;退出巴格達條約組織,反對帝國主義各種形式的干涉,奉行獨立的阿拉伯政策,首先是積極中立政策;給人民以集會、結社、出版、組織政黨的自由;取消非常法、釋放政治犯等愛國進步主張。“民族統一陣線”成立後,積極組織、領導了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如1957年4月至5月反對努裏賽義德政府接受美國指使中東國家反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的鬥爭,以及1958年2月反對伊拉克、約旦為對抗埃及、敘利亞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而結成“阿拉伯聯邦”的鬥爭。

    埃及723革命成功後,伊拉克愛國軍官學習埃及的經驗,在一位參加過1948年巴勒斯坦戰爭的工程兵少校裏法特的倡議下,于723革命後數周,即1952年9月就開始秘密籌劃創建以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為模式的伊拉克“自由軍官組織”,以便積蓄革命力量,聯合全國人民和各愛國黨派,以武力消滅君主制度,實現政治、社會改革。

    裏法特首先在工程兵等兵種中發展了自由軍官組織的第一批成員。1952年至1956年間,伊拉克軍內先後出現了幾個自由軍官組織,其中包括陸軍第三師第十九步兵旅旅長卡塞姆准將在曼蘇爾創建的自由軍官組織,第二十步兵旅三營營長阿裏夫上校也是該組織的成員之一。由於各組織都還處在秘密發展階段,隨時面臨著被破壞的危險,所以彼此間沒有聯絡。

    1956年10月,英、法、以三國侵略埃及失敗以後,伊拉克的自由軍官們決心加快行動步伐。年底,裏法特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在巴格達成立伊拉克自由軍官最高委員會,委員會由八人組成。1957年春,當他們得知卡塞姆領導的組織時,就與之合併,並增選卡賽姆為最高委員會成員。不久,卡塞姆當選為最高委員會主席。1958年春,經卡塞姆推薦,阿裏夫參加了最高委員會。這時,最高委員會成員增至15人,各地自由軍官總數發展到200人左右。

    在最高委員會制定出革命的目標和原則中,有關國內方面的內容包括:推翻帝制,建立在議會民主基礎上的共和制;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實現經濟、社會、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改革,消滅貧困、愚昧和落後;伊拉克一切財富包括石油在內的權利收歸伊拉克人民所有;退出英鎊區,使國家的經濟、金融從帝國主義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有關民族方面的為:實現伊拉克全國統一和各民族團結,承認庫爾德等少數民族權利;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團結,和其它阿拉伯國家一起以人力、物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逐步實現阿拉伯統一;奉行積極中立的不結盟政策。在對外政策和國際關係方面則主張:在不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確定伊拉克與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廢除所有損害伊拉克主權的軍事協議,清除外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退出《巴格達條約》;退出伊約聯邦。最高委員會還制訂出具體的革命行動步驟。

    為了儘早實現革命的願望,在1958年7月14日以前,自由軍官組織曾多次制定起義計劃。1956年11月,卡塞姆率部隊從約旦回伊拉克時,曾計劃乘費薩爾二世、阿卜杜伊拉和努裏賽義德到車站迎接之機起義。結果因準備不充分,努裏賽義德也未去車站而作罷。隨後,自由軍官組織多次制定行動計劃,但都因情況臨時有變或自由軍官組織內部意見不一致而未實施。

熱詞:

  • 薩達姆
  • 薩達姆侯賽因
  • 伊拉克
  • 復興社會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