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外媒評華萊士:與官僚鬥爭半世紀 一生追尋真相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1: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傳奇主持人華萊士

  中國網4月9日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名發言人8日稱,美國著名記者和主持人邁克華萊士于當地時間4月7日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去世,享年93歲。華萊士曾接受過心臟手術。該名發言人表示,近年來華萊士的健康持續惡化。

  華萊士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新聞節目《60分鐘》的創始人員,之後擔任該節目的主持人長達近40年之久。他曾經採訪過全球無數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並以其辛辣、強硬的主持風格和近乎于“審訊”的採訪方式被全世界觀眾所熟知。

  美國輿論界對華萊士褒貶不一,喜歡他的人説他是正義的化身,而反對派送他一個“膽大妄為”的評語。華萊士去世後,美國各大媒體第一時間進行報道。

  CNN:華萊士與腐敗政客、官僚鬥爭半個世紀

  美國傳奇主持人邁克華萊士于當地時間7日去世,終年93歲。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網站上稱:“在過去半個世紀中,華萊士始終與腐敗政治家、行騙老手以及官僚鬥爭。華萊士深諳作為老記者的職業精神:讓受苦大眾安慰,讓富人權貴煩心。他這樣概況自己的特點:‘愛管閒事,堅持不懈’。”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EO萊斯利穆恩維斯説,華萊士作為主持人對廣播事業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的逝世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一大損失。華萊士的同事們也稱,他是一個勇敢無畏、有自己為人處事標準的記者。

  他曾採訪過的美國總統包括老布什、裏根、卡特、福特、尼克松以及肯尼迪,他訪問過的外國領導人包括巴拿馬獨裁者諾列加、前以色列總理貝京、伊朗前最高領袖霍梅尼、伊朗總統內賈德以及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等。

  時代:華萊士與60分鐘 人與媒體的絕佳搭配

  曾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公司CEO的海沃德稱,華萊士與“60分鐘”節目的結合是人與媒體的絕佳搭配,雙方誰也離不開誰。1968年,華萊士就幫助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電視新聞雜誌”,他的“伏擊採訪”為“60分鐘”節目帶來了“代表觀眾堅持追求真理”的聲譽。他採訪的人物包括世界各國名流政要,試想如果一個記者,比如華萊士,可以當面質問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是精神錯亂,他還有什麼問題不敢問?即使“60分鐘”節目後來由全明星陣容組成,但他的同事們依然承認華萊士才是節目的主要風格。

  但記者技巧、電視魅力或聲音都不是華萊士與觀眾形成緊密聯絡的關鍵,他在節目之餘也是一個喜愛挑戰的人。他經歷過失去兒子的痛苦,本人也陷入公共爭論,但他不懼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包括多年來與抑鬱症的鬥爭。儘管華萊士6年前退居二線,但“60分鐘”節目依然紅火。儘管這是其他人努力的結果,但也是許多觀眾認為華萊士依然存在的結果。

  華盛頓郵報:有秘密的人最怕這句話 “邁克華萊士在此”

  對於任何保有秘密的人來説,四個詞是他們最為害怕的:“邁克華萊士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自從1968年以來,作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之一,華萊士幫助給出電視新聞的精確定義。“60分鐘”節目則讓他變得富有而著名,讓他成為兩代人中最多模倣的電視新聞人物。總而言之,華萊士幫助發明了雜誌式的電視,將新聞與娛樂要素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強大而獲利豐厚的新聞播報方式,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成為多年來最令人敬畏的網絡新聞供應商,讓“60分鐘”成為最值得信賴的新聞節目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每週的觀眾即可達到4000萬人,許多廣播公司爭相模倣,華萊士成為這一職業的頂級存在。

  紐約時報:與權貴打了50年交道 成功源於提問而非答案

  華萊士是美國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他曾與國家首腦、好萊塢名人以及行騙老手打了50多年交道。2006年7月份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華萊士稱,我們生活在一個“當你忘記燈光、攝像機或其他一切的時候,你就可以互相交談”的時代。華萊士就創造了一個充滿這種時刻的電視新聞網絡。他的成功經常源於他提出的問題,而非他獲得的答案。他曾斷言尼克松總統助手在水門事件中作偽證;在1976年報道醫療補助欺詐案時,他曾設置假診所收集證據。

  美聯社:一生孜孜以求追尋真相

  華萊士不僅採訪人,而是在審問人,對他們進行訊問。有時候他冷酷無情地剖析他們,他的武器很多,包括徹底調查和懷疑,他的問題如此直接以至於令人感到窒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主席、華萊士“60分鐘”節目的長期製片人傑夫費傑説:“人們都愛看華萊士的採訪,它令人們感到緊張。他知道每個人都知道的,他將會追求真相,這一直鼓勵著他。”“60分鐘”的另一位同事莫利説:“華萊士是那種喜歡一個人追究真相的人,他有著不同尋常的天賦,可以直指事件核心。”

  紐約客:從沒有人敢説華萊士膚淺

  從沒有人説過電視主持人麥克華萊士膚淺。事實上,他的風格正好與之相反。廣播和電視界涌出埃德加-默羅等一大批優秀的記者,但華萊士在電視上開創的調查性報道已經成為一種報道形式和藝術。他給“60分鐘”注入性格,讓觀眾産生這樣的感覺:諸如華萊士這樣的記者是人民大眾的擁護人。他報道的話題廣泛,從水門事件到臨床憂鬱症,即採訪過霍梅尼,內賈德,也採訪過馬丁路德金、安-蘭德、裏根、肯尼迪、克萊門斯。

  想起華萊士諸多思緒涌入腦海中,還有與他有關的個人回憶讓人難忘。華萊士曾與紐約客撰稿人肯奧萊塔一起為年度利文斯頓新聞獎擔任評委,面對數百名入圍者,華萊士如一的熱情和專注讓人印象深刻。利文斯頓新聞獎獲獎的記者都在華萊士的母校,芝加哥大學登記,華萊士辦公室為他們提供獎金,孤立年輕記者在新聞道路上越走越遠。(李雪)

熱詞:

  • 華萊士
  • 60分鐘
  • 內賈德
  • 外媒
  • 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