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2日 21: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佚名,原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成立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維護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聯合西歐一些國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北約)。冷戰時期,北約的對立面是蘇聯與東歐國家于1955年組成的華沙條約組織(華約)。

【宗旨】作為軍事政治集團,北約的宗旨是:成員國在集體防務和維持和平與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過政治和軍事手段,促進歐洲-大西洋地區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衛成員國的自由與安全。

【組織機構】北約曾被稱為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北約的最高決策機構是北約理事會。理事會由成員國國家元首及政府首腦、外長、國防部長組成,常設理事會由全體成員國大使組成。秘書長安諾斯拉斯穆森,2009年4月被任命。

2010年8月,北約宣佈成立一個新部門——“新出現的安全挑戰處”,專門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包括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網絡攻擊、能源安全威脅等。

【總部】北約總部設在布魯塞爾。

【北約的擴大】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美國為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復興乘機調整歐洲戰略,提出北約東擴主張。1994年1月,布魯塞爾北約首腦會議正式通過美國提出的北約東擴計劃。從本質上説,北約擴大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欲通過繼續控制歐洲,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

【成員國】北約成立之初只有12個成員國,包括美國、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冰島、意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和英國。後來北約經過6次擴大,成員國逐漸達到28個:1952年2月,土耳其和希臘加入;1955年5月,聯邦德國加入;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1999年3月,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2004年3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2009年4月,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地亞加入。

【北約戰略構想】北約戰略構想是指導北約全部活動的總方針。北約在1991年和1999年先後通過兩份新概念,根據冷戰後變化的安全形勢做出戰略調整。

2009年8月,秘書長拉斯穆森剛剛上任,就任命了由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領導的12人專家小組,負責為北約新戰略構想提出具體的建議。2010年5月,專家小組提交了一份長達55頁的建議報告。按照計劃,拉斯穆森在這份報告的基礎上起草了草案。同年11月,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舉行峰會並批准了名為《積極參與現代防禦》戰略新概念文件,用於指導北約未來10年發展。這也是冷戰結束後北約通過的第三份戰略文件。

【主要活動】

1990年7月,北約第11屆首腦會議在倫敦宣佈冷戰結束。冷戰後北約戰略的調整

1991年12月,北約在羅馬首腦會議上決定與部分中東歐國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自1992年起,波蘭等東歐國家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同年,北約批准了一項原則,允許它的軍隊離開成員國領土到其他地方參與維和行動。當年年底,北約便決定以軍事力量介入南斯拉伕危機。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

1994年1月,北約布魯塞爾首腦會議通過了與中東歐國家以及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係”計劃,12月開始向波黑派出維和部隊。

1996年9月,北約公佈了《東擴計劃研究報告》。

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旨在加強北約同歐洲和歐亞大陸的非北約成員之間的安全關係的歐洲-大西洋夥伴關係理事會正式成立。

2003年6月,北約成員國國防部長會議決定通過精簡軍事指揮機構提高北約的應變能力。根據計劃,北約未來的軍事指揮系統分為戰略指揮部、戰區指揮部和戰術指揮部3個層次。北約現行的20個軍事指揮機構將在未來精簡到11個。在戰略層次,北約歐洲盟軍司令部和大西洋盟軍司令部將合併為盟軍作戰司令部,它將是北約“唯一的”最高軍事行動指揮部,總部設在比利時的蒙斯市。另外,北約將建立一個職能性的盟軍改革司令部,負責促進和監督軍事改革,目標是加強培訓、改善軍事能力、檢驗和發展軍事原則、通過實驗評估新概念。該司令部的總部設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

2009年4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宣佈法國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並提出由法國人領導北約盟軍改革司令部,並增加在該司令部工作的法國人人數。2009年9月,法國將軍斯特凡阿布裏亞爾接替美國海軍陸戰隊將軍詹姆斯馬蒂斯擔任該司令部司令,成為北約歷史上首名擔任最高級別指揮官的非美籍軍官。目前(2009年9月),盟軍改革司令部擁有720名軍事人員和122名文職人員。在戰區層次,現有的5個戰區司令部將精簡為兩個常設聯軍司令部,直屬盟軍作戰司令部。這兩個戰區司令部一個設在荷蘭的布侖森,另一個設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設立“精悍的”常設聯軍總部,只負責海上部署任務。在戰術層次,現有的13個下級作戰司令部將精簡為6個,它們分佈在德國、英國、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國,隸屬於上述兩個常設聯軍司令部。同年9月1日,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為北約盟軍軍事行動司令部,全面負責北約所有軍事行動的指揮與協調。2009年5月,北約任命詹姆斯斯塔夫裏迪斯為最高軍事長官。

2010年2月,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提出了北約未來戰略的一系列構想。他提議,為使跨大西洋聯盟更有效地應對恐怖主義、黑客攻擊、能源供應、遏制海盜及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威脅,北約成員國應該聯手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共同磋商國際安全事務。他還表示,建立一個“以北約為中心、更加強大、更有包容性的安全聯盟”,並不會與聯合國形成競爭。

2010年11月,北約領導人在裏斯本峰會上決定建立覆蓋歐洲的反導系統,而美國在歐洲的反導計劃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計劃,這一反導系統到明年5月北約芝加哥峰會時,將具備“中期作戰能力”,到2018年將具備全面作戰能力。

熱詞:

  • 北約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美國
  • 歐洲
  • 二戰
  • 華約
  • 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