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1日 11: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文摘自:新華網,作者:佚名,原題:《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

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年8月出生於耶路撒冷,是一位遜尼派穆斯林。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年僅19歲的阿拉法特開始投身於抗擊以色列的鬥爭。20世紀50年代,他在科威特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及其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第三次中東戰爭後,阿拉法特一直流亡海外。

1969年2月,阿拉法特開始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並從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建立巴勒斯坦國,次年4月2日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從此,阿拉法特作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徵出現在世界政治舞臺。

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開始,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以色列進行了艱難的談判。1993年9月,巴以在華盛頓簽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從而拉開了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帷幕。1994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傑裏科地區開始實行自治。7月,阿拉法特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1996年1月,巴勒斯坦舉行歷史上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自治政府)主席。

阿拉法特命運多舛,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中,他曾遭遇以色列特工多次暗殺及其他險情,但每次都化險為夷。自2000年9月巴以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以來,以色列一再指責阿拉法特是恐怖主義的“幕後主使”。因此,從2001年底開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軟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內,人身安全一度受到嚴重威脅。美國政府也對巴民族權力機構施加了極大的壓力。2002年6月,美國總統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須更換領導層”,這使阿拉法特的處境更為艱難。

為了推動巴以和談,巴民族權力機構2003年3月進行改革,設立了總理職位。然而,隨著巴以衝突再度緊張,以色列再次把責任歸咎於阿拉法特。9月11日,以安全內閣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絆腳石”為由,決定“原則上”將阿拉法特驅逐出巴勒斯坦。以政府官員甚至聲稱,殺死阿拉法特也是一種選擇方案。

2004年以來,以色列政府不斷向阿拉法特發出威脅。繼哈馬斯領導人亞辛及蘭提西被“定點清除”後,以高級官員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暗示,阿拉法特可能成為以下一個襲擊的目標。沙龍也多次宣稱不再遵守與美國商定的不傷害阿拉法特的承諾。9月22日,沙龍表示將在適當時機用對付亞辛和蘭提西的手法對付阿拉法特。面對以色列的威脅,阿拉法特表示:“沒有人可以把我趕走。”

由於遭受以色列的長期“軟禁”,阿拉法特的身體每況愈下,2004年10月27日,其健康狀況出現惡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許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約旦前往巴黎就醫,走出了被困近三年的官邸,離開了巴勒斯坦的土地。

和平是阿拉法特一生的追求。阿拉法特曾有一句名言:“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為了表彰阿拉法特為和平做出的貢獻,199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博瓦尼和平獎”。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為了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業,直到1991年秋,年已62歲的阿拉法特才與比自己年輕34歲的蘇哈小姐結為伉儷。膝下有一個女兒。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國巴黎因病逝世,享年75歲。

熱詞:

  • 阿拉法特
  • 巴勒斯坦
  • 以色列
  •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