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四股力量角逐馬裏亂局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4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馬裏首都巴馬科22日仍有零星槍聲傳出,總統府等地遭到搶劫。政變軍人能否掌控國家權力、維持秩序,令人生疑。

  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據信身在巴馬科一座軍營,依然獲部分軍隊支持。

  北部圖阿格雷族分離主義武裝當天宣佈將發動新攻勢。美國、法國向政變軍人施壓,設法促使局勢有利於各自的反恐和政治利益。

  掌權待鞏固

  政變軍人22日早些時候宣告成立“重建民主與國家全國委員會”,決定關閉邊境和領空,同時要求各部長秘書維持政府繼續運轉,所有公務員27日起重新上班。

  這一機構的發言人阿馬杜科納雷當晚在電視臺説,先前宣佈全國宵禁,具體時間為每日18時至次日6時。但他沒有説明宵禁將持續多久。

  “重建民主與國家全國委員會”宣佈禁止搶砸商鋪和鳴槍示威,但巴馬科全城不斷有槍聲傳出,一些軍人搶劫店舖,偷走私家車。

  目擊者説,一些士兵身上散發著酒味,闖入遭遺棄的總統府,大搖大擺地搬走平板電視、電腦顯示器、打印機和掃描儀。另一些士兵駕駛輕型客貨兩用卡車,疾速駛過大街,其中一些人站在車廂內,一手拿著啤酒瓶,另一手拿著自動武器朝天鳴槍。

  外界不清楚政變軍人身份,只知道他們大多是普通士兵,先前駐守巴馬科郊外卡蒂軍營。領頭者阿馬杜薩諾戈軍銜上尉,22日在這座軍營向追隨者講話。

  政變軍人指認總統“無力”平息北部叛亂、促使他們奪權,承諾恢復“國家團結和領土完整”後向民選政府交還權力,但沒有提及原定4月29日舉行的總統選舉。

  10多名候選人先前打算參選。杜爾連續擔任兩屆總統,按照憲法應如期卸任。

  馬裏事務專家羅伯特博思威克告訴德新社記者,“重建民主與國家全國委員會”的基本情況眼下仍是未知數,不確定他們是否真心承諾選舉。

  博思威克説,馬里民眾不大可能接受政變軍人長期執政,“然而,現在不清楚這群兵變軍人的底細,要判斷他們是否會信守承諾,極其困難”。

  總統未出局

  按照分析師安娜奧斯本的説法,儘管總統杜爾承諾按期卸任,但政變軍人可能不相信他會守信,認為他有意以北部叛亂遲遲無法平息為藉口繼續掌權。

  政變軍人21日晚攻打總統府,杜爾在效忠他的精銳傘兵“紅色貝雷帽”護衛下安全撤離。一些媒體稱杜爾進入美國駐馬裏大使館尋求避難,美國官員稍後否認。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軍方人士22日告訴法新社記者,“總統在巴馬科,他不在外國大使館。他在一座由他掌控的軍營”,“紅色貝雷帽”負責警戒。

  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研究員、前分管西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托德莫斯説,相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沒有高級軍官出面支持政變軍人。

  杜爾出身行伍,1991年以傘兵部隊指揮官身份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終身制總統穆薩特拉奧雷,一年後交權民選政府,獲國際讚譽。杜爾2002年參選總統成功,2007年再次贏得選舉後連任,執政10年間,政局總體穩定。

  軍人示威引發的嘩變一夜之間變為21年來首次政變,不少民眾驚詫並憤慨。

  巴馬科市民穆薩康德説,他擔心國家的未來,“我反對這次政變。我們需要恢復憲法秩序”。女學生納迪説:“民主並不意味著無政府狀態,必須儘快恢復秩序。”

  另外,聯合國、非洲聯盟、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22日譴責政變,其中,美國還宣佈支持杜爾。這是杜爾能夠繼續留在這場博弈的又一個有利條件。

  (小標題)叛軍欲打劫

  原美國助理國務卿莫斯説,政變可能導致馬裏北部衝突“形勢進一步複雜”,中央政府與圖阿格雷武裝停火的可能性變得更小。

  圖阿格雷武裝主流“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MNLA)22日宣佈,將利用首都政變在北部地區發動新攻勢。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位於法國首都巴黎的發言人穆薩阿格阿查拉杜馬內通過電話告訴法新社,巴馬科的形勢“將有利於我們利用混亂奪取更多土地”。

  法新社記者問這支武裝是否尋求向基達爾、通布圖、加奧等北部重要城鎮推進,這名發言人説:“我認為不會太久。我們正為此做準備。”

  加奧市21日同樣發生兵變,一些新兵扣押軍營指揮官,以示支持政變軍人。

  圖阿格雷武裝今年1月中旬襲擊馬裏北部城鎮,政府軍彈藥和後勤供給不足,連續受挫,丟失多座城鎮。官方沒有公佈北部衝突致死人數,據信政府軍傷亡慘重。

  這次叛亂規模為2009年以來最大。數以百計去年參加利比亞內戰、效力穆阿邁爾卡扎菲的圖阿格雷族雇傭兵回國後找不到工作,成為叛軍主力,他們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大量利比亞流失的武器,戰鬥力遠強于政府軍。

  一家聯合國機構22日估計,北部衝突致使20多萬馬裏人逃離家園,一些分析師説,加上乾旱導致食物短缺,這一地區的人道主義災難可能因政變而加劇。

  圖阿雷格人是遊牧民族。生活在馬裏境內的圖阿雷格人尋求在阿扎瓦德這一從西部延伸至北部的大片沙漠地區建立獨立政權,過去數十年多次叛亂。

  美法忙施壓

  馬裏獨立前是法國的殖民地,至今與法國保持較為緊密的關係。政變發生後,除嚴厲譴責等“規定動作”,法國宣佈中止與馬裏的政府間合作。

  不過,法國外交部長阿蘭朱佩説,法國希望馬裏恢復憲法秩序,儘快舉行選舉,雖然中斷政府間合作,但繼續向馬里民眾提供援助、特別是糧食援助。

  這意味著政變軍人如果明確承諾選舉和交權並給出時間表,同法國“有的談”。

  美國態度相對嚴厲。國務院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22日説,美國希望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儘快派代表前往馬裏,通過談判化解危機,讓杜爾回到首都並領導國家。

  紐蘭説,美國每年向馬裏提供“大量安全、經濟和金融支持”,數額大約1.37億美元,國務院和其他機構正評估這筆援助,尚未決定是否中斷援助。

  紐蘭拒絕把馬裏這場兵變稱為政變,因為一旦定性為政變,美國政府必須遵照國內法律停止對馬裏的非人道主義援助。她説,那1.37億美元不包括人道主義援助。

  美國以往對待外國軍事政變時,先是一番“譴責”和“敦促”,如果軍政府肯“配合”、行事符合美國安全利益,依然會或明或暗地“支持”。

  對美、法等西方國家而言,馬裏是阻止“基地”組織北非分支、即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向撒哈拉以南地區擴張的重要壁壘。美國軍隊每年向馬裏政府軍提供反恐培訓。另外,白宮視馬裏為西非國家“民主榜樣”。

  馬裏事務專家博思威克説,“維持馬裏穩定,既是法國、也是美國的重要利益,不僅是因為伊斯蘭馬格裏布基地組織的威脅”,“這兩個大國渴望確保馬裏政府的控制權不會交給一名反西方或者反恐軟弱的領導人”。(胡若愚)

  作者:胡若愚

熱詞:

  • 馬裏
  • 軍人
  • 巴馬科
  • 譴責
  • 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