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洛杉磯時報》採取新運作策略 網絡版開始收費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2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洛杉磯3月5日電 (記者 王軍)作為美國西海岸首屈一指的老牌都市報紙,《洛杉磯時報》于5日起採取新的運作策略,開始對閱讀其網絡版新聞的網民收費。

  早在去年12月,美國就有媒體説,《洛杉磯時報》將停止向網民提供免費新聞的一貫做法,轉而採取以網民“消費”新聞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的“頻次模式”收費策略。今年2月下旬,該報在報紙上刊登啟事,聲明將從3月5日起正式實施這項“新訂閱計劃”。

  網絡版收費頗具個性化

  根據這項新規定,每位網絡版讀者每月可免費閱讀和下載15篇稿件。此後,如想繼續享受服務,必須加入這項新計劃。一旦加入新計劃,網民即獲得閱讀和下載所有文章和各類信息的權利。讀者在加入新計劃之初可獲得優惠,即第一個月只需支付99美分,就可以閱讀網絡版全部內容,沒有篇幅限制。第二個月起,每週訂費增加到3.99美元。為方便讀者,報社還推出了不同收費標準的套餐,其中包括每週支付1.99美元,即可不受限制地閱讀網絡版和星期日特刊的消息。

  印刷版訂戶閱讀網絡版無需另外付費。該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凱茜湯姆遜説,讀者希望實現新聞産品的個性化,他們將滿足讀者這個願望。

  美國報業從2009年開始出現不景氣,發行量下降,廣告收入減少和缺乏後續運營資金。《洛杉磯時報》也不例外。該報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經營狀況就不佳,發行量持續下滑,而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發展不斷分流讀者,使讀者人數減少了30%之多。2010年2月,該報被迫減版和縮小報紙版面,此後還被迫裁員。與此同時,閱讀網絡版的讀者卻不斷增加,每月平均有1700萬人,形成了潛在的巨大市場。該報推出網絡版收費舉措,目的就是為了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通過網絡版收入來彌補印刷版銷量每況愈下的局面。

  “收費墻”在英美報界不斷出現

  近年來,業界人士給類似《洛杉磯時報》這種向網民收費的做法起了個通俗名稱,即“收費墻”。這種收費模式猶如一道高墻,把信息來源和終端用戶隔離開來,雖然它能給辦報者帶來收益,但也拉大了讀者與媒體之間的距離。

  首開網絡版內容收費先河的是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該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和《華爾街日報》等主要報紙的網絡版從2010年7月起建立“收費墻”。此後,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第一大都市報紙《紐約時報》在內的許多英美報社“築起”了一道又一道無形高墻。

  英美大多數報紙所採用的收費模式,均是由《金融時報》首創的“頻次模式”,即在收費之前先為網站用戶提供一定數量的文章。《金融時報》允許讀者每月閱讀10篇網絡版報道,超過這一數量就會讓用戶付費訂閱。《泰晤士報》的收費規定是:用戶只要註冊就能閱讀全部內容,但免費期只有一週,之後的收費標準是每天1英鎊(約合10元人民幣),一週2英鎊(約合20元人民幣)。《華爾街日報》的收費模式最為嚴格,所有用戶只有在支付了每週3.99美元的費用後才能閱讀網絡新聞。

  此外,美國其他一些報紙如《波士頓環球報》和《達拉斯晨報》則實施完全不同的收費策略,即對深受讀者歡迎的體育版等熱門版面免費,其他版面則需付費才能閱讀。一些報社還採取一攬子模式,即印刷版訂戶也能免費獲取網絡版內容。

  無論實施何種收費制度,這些做法都會帶來網絡讀者人數下降的通病。有分析人士指出,“收費墻”帶來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本實現不了彌補廣告收入下滑導致的損失。統計數據顯示,《紐約時報》自從設置“收費墻”以來,網站訪問量已經下降了大約10%,頁面瀏覽量下降了大約20%。

  2011年7月,英國《經濟學家》引述美國紐約大學媒體問題專家克萊舍基的話説:“收費墻就好比是一個城堡守衛,其內部現有的模式不必改變,這是在保護舊的模式。”創新媒體諮詢公司的胡安塞尼奧也認為,報紙在網上尋找新的收益模式的同時,也應該重新整頓他們的印刷版,抓住符合讀者思維方式的題目,注意分析和講故事,使報道更加中肯,提高報紙發行量。

熱詞:

  • 《洛杉磯時報》
  • 網絡版
  • 開始
  • 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