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華人鉅額捐助英國高校引熱議 資金流向成焦點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英國《華聞週刊》消息,最近,曾經就讀于倫敦國王學院的香港地産公司華人置業集團副主席劉鳴煒及家族向國王學院捐款600萬英鎊,專項用於資助國王學院的中國研究院(King"s China Institute)。而國王學院為了表達感謝,將其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劉氏中國研究院”(Lau China Institute)。

  如此鉅額的捐款引起了全英關注,而捐款資金的具體使用問題,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此,《華聞週刊》獨家專訪了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姚新中教授和國王學院國際新聞官凱瑟琳(Katherine Barnes)女士,探究該筆捐款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等熱點問題。

  贊助資金的長遠效應

  當前英國高校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在經費壓縮的情況下,發展急需發展的學科,這就需要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進行支持、贊助和推動。

  在接受《華聞週刊》獨家專訪時,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的院長姚新中教授表示,非常感謝校友劉鳴煒博士的贊助,尤其是在當前英國政府大幅削減高教經費、高校研究經費普遍不足的情況下,這是非常及時而且非常有力的支持,“我們能夠加快發展步伐,通過人員的增配,增加教授、講師等研究力量,更加深入地進行中國問題研究。”

  據國王學院國際新聞官凱瑟琳女士説,這600萬英鎊的捐款來自於劉鳴煒和他的家族,劉鳴煒對倫敦國王學院有很深的感情,他曾經在國王學院就讀多年並獲得了法律學士和博士學位。而談到劉鳴煒博士,姚新中院長表示:“首先,劉鳴煒博士是國王學院的校友。同時,他又是一位非常睿智、敬業的人。他對高等教育的支持是一貫的,他對中國高校包括北京大學等都有過大力資助。這次他對國王學院的特別資助,我們感謝他的慷慨。”

  據姚新中院長向《華聞週刊》透露,國王學院對社會贊助資金的管理和英國大多數高校沒有什麼區別, “外界捐款都會轉入學校的特別賬戶,該贊助資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會用於相應資助項目的具體開支,因此,設定的一個或多個職位、資助的科研項目才會有持續性。如果是從贊助的本金中支出,該贊助資金會被消耗完畢,何談長遠。”因此,劉鳴煒對國王學院的贊助資金將會通過一個基金會的模式運作,而不是從本金支出的日耗。

  儘管姚新中院長表示對國王學院資金運作的詳細情況不太了解,但據他講,從國王學院的財務報表來看,學校在資金方面非常健康,國王學院去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出一千多萬英鎊的盈餘,這在英國高校中還是比較少見的。

  姚院長認為,高校的資金運作非常重要,“多年前,我在威爾士的一所大學任教時,該校曾在19世紀收到一大筆捐款,任命了相關領域的教席,但是隨著時間推移,該資助遠遠不足以支出該教席的日常開支,許多命名的教席不得不通過其它途徑的資金維持。”據他介紹,在1990年代初,威爾士首府的一所大學,因為投資失利,學校步履艱難,瀕臨倒閉。

  而據《華聞週刊》從國王學院了解到,國王學院每年管理的日常資金超過3.9億英鎊,並計劃增聘數千名教職員工。由於國王學院的出色財務管理能力,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確認該校的信用級別為非常高的“AA-”。即便如此,國王學院仍表示將加大開源節流、保持資産和現金流良好運作。

  中國研究如魚得水

  面對劉鳴煒博士及其家庭的慷慨資助,姚新中院長表示,國王學院的中國研究將不負所望,加快發展步伐。“而除了應該把這筆錢用在中國研究院的學術研究和教學上以外,劉先生沒有任何其它的特殊要求。”凱瑟琳告訴《華聞週刊》説。

  正如英國前首相,同時也是倫敦國王學院籌款運動主席的約翰梅傑爵士(Sir John Major)在感謝劉鳴煒時的説法,中國研究院注重為二十一世紀的領導者和決策制定者提供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難題的方案,並將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此外,他認為,新的劉氏中國研究院也將為中英兩國在學術、政府、科學、藝術、貿易等領域建立起一條重要的紐帶。

  據姚新中院長介紹,英國各大高校關於中國問題的研究,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學科領域以及知名度方面,如今遠不如牛津、劍橋和亞非學院等大學。但是,倫敦國王學院對於中國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60多年前的1847年,比其它大學都要早。從1847年到1917年,大致70年的時間裏,國王學院每年大概培養出40名學生,成為英國的外交、商業、宗教等方面的棟樑。一直到20世紀初,由於亞非學院的成立,就把各個大學關於中國研究的力量集中到了亞非學院,國王學院就失去了繼續發展中國研究的動力。因此,2008年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項目的啟動,實際上是繼往開來的一種復興。

  如今的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是在2008年成立的,據姚新中院長介紹,當時的背景是國王學院在2005年設定了一個10年的戰略發展規劃,其中有一部分是關於國際化的問題,提出了設想,希望國王學院能夠更加適應地面對世界急劇變化的格局,因此規劃在2006年到2016年間成立區域研究院,這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四個地區。其中中國研究院是最先成立的,這些都表明國王學院希望抓住21世紀新興大國崛起的機會,加大對這些國家的研究力度。“在2008年成立之初,國王學院的中國研究項目只有我一個人,目前發展到具有8個全職教員的規模,涵蓋了中國政治、經濟、政策、文化、企業管理和宗教、哲學、文學等學科領域”,姚院長回顧中國研究院的發展壯大,同時規劃未來:“借助劉鳴煒博士的大力支持,我們準備新任命一個教授,作為一個在社會科學方面領軍的人物;同時再任命兩個講師,加深、加快、加強對中國研究的力度,比如中國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發展等領域的研究。另外一方面,我們想加大對中國創業問題的研究,目前只有一個講師,我們希望最近幾年加快發展,並希望儘快成立一個這方面的研究中心。”

  至於“學校如何避免捐助人對學術獨立的干擾”的問題,凱瑟琳表示:“作為一所大學,我們總是秉持著學術獨立的原則,不管捐款人捐多少錢,都不會影響大學獨立的原則,所以捐款人不會對學術獨立有任何的干擾性。”

  按照姚新中院長的規劃,希望在劉氏中國研究院下邊,再設立幾個研究中心,重點發展幾個有特點的研究領域。另外,該研究院希望舉辦一些高層論壇,邀請能夠代表中英兩國學術最高水平以及政策決策層面的嘉賓,來分析研討中國問題。“國王學院的座右銘是"為社會服務",這也將是中國研究院的宗旨,為中英兩國的政策制定、社會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姚新中院長在採訪最後由衷地表示。(記者:范慧勇 薛章 實習記者:李佳南)

熱詞:

  • 資金運作
  • 華聞週刊
  • 倫敦國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