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歐債危機引歐元區解體猜測 專家稱歐元不會崩盤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1: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今,歐債危機仍在持續發酵,歐元區解體的各種版本也被不斷揣摩和討論。難道真如某些評論家所預言,歐元紙幣和硬幣在剛進入流通領域的第十個年頭,就將成為歷史的遺跡嗎?如果回顧一下歐元的醞釀、誕生和成長路徑,也許我們會得出迥然不同的答案。

  歐元的誕生或許無法用經濟學理論做出較好解釋,但從政治角度看卻實屬合理和必然。

  歐元的醞釀和早誕更多是政治推動的結果。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時任盧森堡首相的皮埃爾 維爾納就發出“歐洲貨幣合作”的倡議,這一提議是對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濫用美元霸權的勇敢反抗。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歐洲經歷了從蛇形浮動匯率體系到歐洲貨幣體系的探索,體現了歐洲希望擺脫被美蘇冷戰挾持、尋求經濟貨幣獨立的強大決心。兩德統一前後,歐洲政治家匆忙達成統一貨幣的合意,也有用共同貨幣來規範歐洲經濟巨人──德國的政治考慮。

  從某種意義上説,歐元區的靈魂並非經濟的高度趨同或融合,而是政治團結的堅強意志。因此,如果單純從經濟因素來評判歐元區的未來,而低估政治力量的強大作用,不免會得出武斷的悲觀結論。

  歐元的第一驅動力是政治意願,但從歐元誕生及歐元區經濟治理架構正式運行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歐元區經濟一體化經歷了質的飛躍,並大步走在了政治一體化的前面。但是,受後者制約,歐元區成員國雖統一上交了貨幣權力,但卻堅守財政權力,因此,貨幣與財政合一的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區遲遲無法建立。

  統一貨幣與分裂財政可能誘發一系列問題,並最終危及貨幣區的存續,對於這一點,歐元設計者早有預見。為控制破壞性影響,歐元設計者精心構建了一整套防範性制度。例如,規定歐洲央行擁有超然的決策地位和唯一的政策目標;明令禁止歐洲央行為成員國政府進行債務融資;規定歐元區成員國應恪守共同財政政策;制定《裏斯本戰略》以促進區內經濟趨同等。但遺憾的是,在後來的十多年中,只有歐洲央行的獨立性被堅決捍衛,其他許多重要的規則和計劃並未獲得嚴格遵守。

  實際上,隨著歐債危機的不斷升級,歐盟和歐元區的政治凝聚力正在迅速增強。

  如果歷史重來,上述規則被更加堅決地貫徹,或許歐債危機可以避免,至少不會以今天的規模上演。但是,歷史不能假設。由於受到政治一體化程度較低的掣肘,儘管歐洲經濟治理規則簡單明晰,但在具體執行上卻碰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例如,21世紀初,德、法兩歐元區核心國家公開逾越《穩定與增長公約》對財政赤字上限的規定,並領導了對《穩約》的“鬆綁”,《穩約》彈性大增,約束力下降。又如,歐盟層面相關機構權限不足,難以核實成員國上報的關鍵經濟數據,因此無法有效發揮監管和指導功能。這一點,在希臘財政赤字問題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再如,歐盟層面規劃的《裏斯本戰略》,難以與國家層面的經濟戰略對接,成為一紙空言,歐元區內部南北經濟失衡的現象反而越來越嚴重。總之,對於歐元區經濟治理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歐元區缺乏的並非預見力、分析力和規則制定力,而是規則的約束力和執行力,而後者需要更加強有力的政治合作意願作為推動力。

  2010年春,歐債危機首先在希臘爆發後,各類悲觀的論調充斥媒體,理由無非以下幾種:一曰一貫反應遲緩的歐盟難以做出迅速決策,進而有效平息驚恐萬狀的市場;二曰歐盟做出的決策屬“中長期改革”,而遠水解不了近渴;三曰歐元區內矛盾大增,大國減負傾向和小國脫離傾向兼而有之。一些英美學者甚至建言,歐元區應當考慮建立“退出機制”,讓不合格的成員國暫時退出歐元區,待合格後再進入。但是,貨幣區並不是“自由競爭”的菜市場,成員國之間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競爭關係。當成員國暫時違規時,應當考慮的是如何督促和幫助成員國儘快合規,而非下“驅逐令”讓其自生自滅。實際上,進入“貨幣區”的好處顯而易見,而“退出成本”對於單個成員國和整個貨幣區而言也非常高昂。

  2010年春希臘危機爆發後,歐盟危機救助框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臨時性措施到永久性機制,且機制權限不斷擴展的巨大轉變。又如,2011年7月召開的歐元區緊急峰會上,歐元區各國選擇正視歐債危機實質,將之前堅持的“流動性危機”改為“償債能力危機”,並願意為削減危機國債務做出實質性努力。再如,2011年9月,歐洲議會決定重新強化《穩定與增長公約》的約束力和效力,以推動歐盟朝“財政聯盟”的方向邁進。此外,在增強未來經濟競爭力方面,歐盟也己出臺新的戰略和規劃。

  或許,歐元兌美元匯率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對歐元的信心。1999年歐元剛啟動時,歐元兌美元匯率曾因科索沃戰爭的爆發從1.07迅速跌落到0.82,跌幅高達30%。但是,歐債危機爆發近兩年來,除個別月份外,歐元兌美元匯率的月均值一直保持在1.3-1.45的高位。

  歐元從醞釀、誕生到現在,曾不斷遭受危機,但也正是在這些考驗和磨煉中,歐元的生命力、創造力和適應性在不斷增強。

熱詞:

  • 歐債危機
  • 歐元區
  • 解體
  • 專家
  • 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