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分析稱美伊戰爭倒計時開始 危局迫各國中東攤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0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3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首都德黑蘭發表講話,稱軍事打擊伊朗將傷害美國。

  1月1日,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海域,伊朗海軍司令哈比布拉薩亞裏(前右)在一艘海軍艦船上查看演習情況。

  1月22日,美國海軍“亞伯拉罕林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穿過霍爾木茲海峽,駛入海灣水域。 對此,美國軍方發言人稱,“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戰鬥群“順利”駛入霍爾木茲海峽,屬“例行”行動。

  伊朗危局:瀕臨失控的遊戲

  美防長帕內塔2日表示,以色列極有可能於今年4月攻擊伊朗。名為“深度兵團”的以色列特種部隊被傳潛入伊朗,針對伊朗核項目開展破壞活動。籠罩在海灣上空的戰爭陰霾似乎越來越近。

  從伊朗最近頻繁軍演,到美國航母出沒海灣;從美、英、以色列表示不放棄軍事選擇,到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從歐美對伊朗石油禁運,到伊朗表示提前中止向歐供油,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和伊朗的對立日益加劇。雙方正在玩一種介於戰爭與和平的危險遊戲。在美國看來,美國力量受到挑戰;而在伊朗領導人看來,伊朗被逼至墻角;在以色列看來,以色列日趨危險。

  很顯然,突如其來的挑釁與誤判都可以引發戰爭。用德國《南德意志報》的話來説: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戰爭都可能爆發。由於伊朗的地緣位置與“世界油管”的特殊地位,當今任何一個大國都無法忽視伊朗問題的嚴重性。

  本專題撰文:趙海建

  本報訊 目前,美伊雙方似乎都在把局勢往戰爭方向推移,離爆發一場新的海灣戰爭看上去只需要一點火星。

  英美航母頻頻“轉戰”海灣

  去年12月24日,伊朗開始舉行10天的大型軍演。演習期間,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高調穿過霍爾木茲海峽。今年1月11日,美國海軍第二艘航母“卡爾文森”號、第三艘航母“林肯”號先後奔赴海灣地區。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大、最先進的“勇敢”號驅逐艦1月11日前往海灣執行任務。針對美英挑釁,伊朗宣佈2月還將在霍爾木茲海峽進行新一輪軍演。

  此外,美軍還打算把“龐斯”號兩棲運輸艦改造成海上移動基地,短時間內派遣至中東海域,作為特種部隊發起行動的平臺。“龐斯”號改造項目的合同文件顯示,移動基地將用於支援反水雷行動。

  此外,美國軍方正著手改良鑽地炸彈,以便一旦決定對伊朗動武,更有效地打擊伊地下核設施。《華爾街日報》1月28日報道,初步測試結果顯示,按現有設計,這種炸彈無法摧毀伊方地下設施,原因是這些設施有額外加固。美防長帕內塔1月26日表示,美方正改良鑽地彈,距研製完成“頗近”,“我相信,我們不久將會具備那種能力”。

  對於美國來説,伊朗方面自然也不可小覷。按照以色列軍事情報機構負責人阿維夫科哈維2日的説法,伊朗所有的濃縮鈾足以製造4枚原子彈,如果伊朗有意,可能需要大約一年製造出核彈。此外,伊朗將展示一款高性能國産無人機。

  美伊雙方“秘密戰”趨升溫

  就在1月11日美國第二艘航母“卡爾文森”號抵達阿拉伯海的當天,伊朗一名核專家被炸死。伊朗科學家這次遭暗殺,已是兩年來的第5位。在《紐約時報》看來,伊朗核專家被暗殺只是一個最新例子,表明美國針對伊朗的秘密戰升溫。

  分析稱,這明顯是在利用“肉體消滅科學家”的方式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幾乎所有媒體都認為,美以與暗殺脫不了干系。一些分析説,美國和以色列可能正在挑逗伊朗,逼伊朗打響第一槍,這樣他們就有了充分的理由開戰。

  與此同時,伊朗的秘密戰也在進行。西方官員説,過去一年內,隸屬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活動顯著增加。他們説,這表明伊朗在部署部隊,能夠在伊朗一旦遇襲時對西方和以色列目標發動報復性襲擊。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2日也表示,一些伊朗高層更傾向於在美國境內發動襲擊,以應對美國對伊朗威脅。他列舉了去年秋天伊朗涉嫌暗殺沙特駐華盛頓大使的陰謀。克拉珀説,暗殺陰謀“表明一些伊朗官員——或許包括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經改變了想法,他們現在更傾向於在美國發動襲擊,以應對威脅伊朗的美國行動”。

  博弈石油“交戰”海峽封鎖

  為了逼伊朗在核問題上讓步,美歐近期先後宣佈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隨後,日韓等亞洲國家迫於美國壓力,表示將逐漸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

  石油收入佔伊朗全部外匯收入的85%以上,因此美歐相繼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意味著伊朗本已十分艱難的經濟將遭受更嚴重的打擊。由於伊朗眾多物資都要從國外進口,隨著裏亞爾幣值的暴跌,伊朗物價和資産價格將出現快速上漲,國內實體經濟受到影響。同時,由於美歐制裁,在伊朗投資的外國公司面臨嚴重資金進出問題,紛紛削減在伊朗業務。

  美國用阻止石油出口遏制伊朗,伊朗則用封鎖霍爾木茲反制美國。伊朗海軍司令聲稱,封鎖該海峽“比喝杯水還容易”,伊政府也表示“如果西方對伊朗的石油出口制裁,那麼一滴油也別想運出霍爾木茲海峽”。

  “伊朗的威脅是一次機會。”美國費城新聞網1月19日的評論顯得頗為新鮮。文章稱,伊朗如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不僅是反西方,而是反整個世界。

  這篇評論稱:“只要伊朗魚雷擊中該水域的第一艘油輪,伊朗就等於對世界經濟犯下戰爭罪,國際社會與美國將採取軍事行動解放霍爾木茲海峽。”

  媒體熱議:戰爭倒計時開始

  位於倫敦的泛阿拉伯媒體《生活報》認為“戰爭倒計時開始”,伊朗領導層已做出最後決定,涉及多個戰線,口號是“與他們同歸於盡”。美國領導層也作出最終決定:如果伊朗想要戰爭,那麼奉陪。奧巴馬尋求連任,也不願意在伊朗威脅時軟弱。“戰爭各方已做出最終決定,該地區各國的老百姓別無選擇,只能儲存糖、米和麵粉,等著最壞情況”。

  以色列《國土報》1月20日説,西方分析認為,由於冬季伊朗上空的雲層影響對核設施的有效轟炸,因此至少得等到3月才具備轟炸伊朗的天氣條件。俄媒體認為,由於美國從來不願大選期間發動戰爭,因此美國極可能3~4月初發動戰爭。

  以色列“第七頻道”新聞網“設想對伊戰爭”時相對樂觀,認為可能只是一場“六日戰爭”,伊朗會在6天戰爭中垮臺,還列舉了戰爭場景——第一天,戰鬥打響;第二天,伊朗革命衛隊總部、軍營以及政治和軍方高層領導統統成為打擊目標;第三天,伊朗核設施成為打擊對象;第四天,伊朗人走上德黑蘭街頭;第五天,聯合國竭力促成以色列與真主黨停火;第六天,伊朗全面起義;第七天,太陽照常升起,這是新的一天。

  危局逼迫各國攤牌

  本報訊 在美國的壓力下,似乎整個世界都不得不在美伊之間做選擇。美國學者斯奈德1月17日撰文稱,“世界主要大國正準備中東攤牌”。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俄羅斯給西方“戴上了一副手銬”:不支持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不接受任何對伊朗的軍事打擊。

  俄羅斯:

  制定多套“戰爭預案”

  俄外長拉伕羅夫1月18日稱,將“盡全力防止針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他警告稱,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對核不擴散毫無用處,制裁者只是借此“扼殺伊朗經濟,挑起伊朗國內不滿”。

  曾被認為是伊朗靠山的俄羅斯,也在忙著防戰火殃及自身。據俄《獨立報》1月16日稱,針對美以隨時會對伊朗動武的危機,俄軍總參謀部已開始制定“高加索-2012”大規模首長司令部戰略演習計劃,該演習計劃于9月份進行。

  俄軍事專家認為,俄軍演習計劃有兩個目的:一是針對美國及其盟國可能對伊朗發動戰爭;二是預演應對在地中海及外高加索爆發全面軍事衝突的局面。《獨立報》稱,不排除在伊朗發生戰爭時,俄羅斯向伊朗提供軍事援助的可能性,至少可以在軍事技術裝備領域向伊朗提供援助。

  用油國:

  “頭疼”替代石油來源

  面對制裁伊朗,美國的盟國都以這樣那樣的藉口推諉。

  歐盟首先變卦,説制裁不得不推遲6個月,因為歐洲無法承受高油價之困;日本稱,會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並得到蓋特納的肯定,但日本首相野田及多名內閣成員都指出,類似聲音非日本政府的統一意見;韓國方面稱,參與美國主導的對伊制裁,但尚未決定如何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他還否認關於韓國將減半進口伊石油的傳言。

  土耳其幾乎一口回絕了美國制裁伊朗的要求;而印度內閣一位高級部長公然表示,印度會繼續與伊朗的石油交易,印度沒有理由爭取美國制裁伊朗方面的禁運豁免。

  最新消息是,印度和伊朗已經約定通過一家印度銀行以盧比結算兩國45%的原油貿易。

  打掉伊朗 美可拓戰略空間

  伊朗身邊,正是裏海地處歐亞之間的結合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還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被稱為“第二個波斯灣”,美國對此一直虎視眈眈。對俄羅斯説,確保自己的後院——中亞不被美國進一步滲透,是其一貫的重點。而對美國來説,對伊朗長期制裁、保持亂而不戰的對峙局面,實則有利於美國拓展自己的戰略空間。

  目前,俄羅斯承受了巨大的戰略壓力,一旦伊朗這個橋頭堡被美國佔領,其順理成章就可將那條南端支撐點在土耳其的新月弧形線延伸到中亞。

  中國現代國關院專家田文林認為,避免美伊博弈走上戰爭解決軌道,關係到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的切身利益。以往伊核危機屢屢升溫,但最終有驚無險,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俄聯合扮演的“滅火器”角色。

  這次伊朗核危機日趨激化,俄羅斯從地緣政治考慮,已明確表明了自己反戰和反制裁的態度,但不能指望單靠俄羅斯制止局勢惡化。事實上,單純從經濟角度看,如果伊朗核危機失控導致油價暴漲,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仍然可以大獲其利。如果伊朗核危機失控,中國將面臨雙重損失。

  田文林認為,從地緣角度看,美國加緊戰略重心東移,對中國構成威脅;從經濟角度看,伊朗局勢關係到中國能源安全,因為伊朗在中國能源安全中的特定地位。

  記者觀察

  危險遊戲失控

  恐怕誰都無法承受

  從全球視野看,伊核問題涉及大國關係、權力轉移、國際道義等多種因素,伊朗核問題已成為測量當前國際政治真實狀況的標桿事件,最終走向如何直接影響世界格局走向。

  種種跡象表明,自冷戰結束後,美國謀求單極霸權的圖謀日趨明顯,而“中間地帶”成為美國爭奪重點。在中東地區,美國對該地區反美國家採取了“各個擊破”的策略:伊拉克、利比亞已先後被解決,敘利亞也處在“正在進行時”,而伊朗則很可能是下一個目標。而美國如果真控制了號稱“世界油庫”的中東,世界格局無疑將加速向單極化發展,其他各國能源供應命脈將更多控制在美國手中。

  這些年來,西方(尤其是美國)抓住伊朗不放,實際是因為伊朗作為反美國家崛起勢頭明顯。核問題正好為美國不斷敲打伊朗提供了絕佳藉口。從美國角度看,無論是外交孤立、經濟制裁、武力恐嚇乃至策反和暗殺伊朗核科學家,都是要全方位削弱伊朗的國家行動能力,為未來可能進行的軍事打擊進行必要鋪墊。

  不過,伊拉克戰場“收穫”的巨大教訓,卻讓奧巴馬政府不敢輕舉妄動。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也將因制裁伊朗遭更大損失。多年來,由於美國與伊朗關繫緊張,美國一直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美國也不從伊朗進口石油。但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美國經濟也無法逃避油價飆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高企的油價無疑將對美國經濟復蘇構成新的困難並遲滯復蘇步伐。

  此外,美國的歐洲盟國並不很支持對伊朗軍事打擊。歐盟一直是伊朗石油的主要進口者之一,目前進口約佔伊朗石油出口的20%。如果歐盟國家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供應緊缺將對它們困難的經濟造成新的不利影響。

  好在,一些積極信號正顯露。伊朗外長薩利希1日表示,他希望新一輪核談判能于近期重啟。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宣佈,機構代表將於本月21日至22日在德黑蘭再次就核問題與伊朗舉行會談。在當前伊朗與西方關係日趨緊張的背景下,這些信號都值得關注。

  背景資料

  美國與伊朗

  那些年,那些恩怨……

  雖然伊朗如今是美國眼中的“邪惡軸心”。然而,從艾森豪威爾到卡特,美國總統都曾把伊朗視作美國的親密朋友。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發生後,美國馬上開始制裁伊朗,持續了30年。

  曾經有蜜月期

  自詡“民主衛士”的美國曾經長期鼎力支持巴列維王朝。

  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與英國結盟並得到美國援助的蘇聯,將伊朗視為保障側翼安全和接受外援的重要通道。於是,蘇英同時出兵,分別佔領了伊朗北部和南部地區。親德的老巴列維被迫傳位於兒子禮薩巴列維,出國流亡。

  二戰後,巴列維開始同蘇聯敵對。在巴列維眼中,財大氣粗的美國才能支持他維持王權統治。二戰期間,伊朗是美、英向蘇聯運送物資的重要戰略通道,美國就趁機以修建道路、港口為名,派出工程部隊和專家入伊。

  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期間,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都禮貌地拜會了年輕的巴列維國王,羅斯福最受歡迎。於是,巴列維決定向美國請求經濟援助,並聘請美國顧問管理財政。

  二戰後,由美國提供武器援助,巴列維“御駕親徵”,擊潰了蘇聯支持的北方政權,並於1947年初完成了對全國的控制。在世界範圍出現“冷戰”的形勢下,伊朗完全站在以美國為首的一邊,直至1979年巴列維垮臺前,伊朗一直是白宮的“鐵桿”盟友。

  從密友到敵人

  1979年霍梅尼振臂一呼,王朝在繁榮極盛時崩潰。

  伊朗新政權建立後,採取了“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政策,清除西方影響成為其加強自身信仰的一部分。1979年11月4日,在霍梅尼支持下,伊朗學生佔領美駐伊朗大使館,扣留52名使館人員作為人質,強迫美國政府引渡流亡的巴列維國王。人質事件發生後,美伊1980年4月斷交。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美國態度微妙:當伊朗招架困難時,裏根政府曾秘密允許通過第三方間接向伊朗軍隊輸入美制武器的零配件,為此,還鬧出“伊朗門”醜聞。進入1987年後,伊拉克支撐戰爭已感吃力,美國又出動海軍到波斯灣暗中支持薩達姆一方。伊朗政府兩面受敵,不得不同意停戰。

  2001年“9-11”後,美國對伊政策日趨強硬。布什政府把伊朗列入“邪惡軸心”。在全球能源緊張加劇的情況下,伊朗與美國戰略利益的矛盾更加深化。

熱詞:

  • 伊核問題
  • 1980年
  • 1941年
  • 鑽地彈
  • 制裁者
  • 轟炸伊朗
  • 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