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默克爾今起正式訪華 訪問廣東為給德企打氣(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30日,歐盟2012首次非正式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默克爾在會上發言。 CFP供圖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將於2月2日至3日正式訪問中國。在訪問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和溫家寶總理將分別和默克爾舉行會談和會見。另外默克爾還將在中國社科院發表主題為金融和匯率政策的主題演講。結束北京的行程後,3日,她還將前往廣東,參觀當地德國企業並出席有兩國企業界人士參加的經濟論壇。

  對於默克爾訪華時間及地點的安排,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認為,從這些安排看,雖説默克爾此次訪華是“正式訪問”,但更像是“工作訪問”,因為她來華是為尋求解決具體問題。在歐債危機的早期階段,我國領導人出訪歐洲時都被稱為“信心之旅”,通過出訪來表態,為歐洲國家打氣。這次反過來看,默克爾來中國,是對中國的一次“信心之旅”。她會向中國通報歐洲在處理歐債危機的一些進展及採取的技術性手段,希望把這些信息傳達給中國,向中方傳遞一種信心。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魏香鏡

  應對歐債危機是主要議題

  2012年恰逢中德建交40週年,作為中德雙邊高層交往的龍年開篇之作,默克爾此次訪華,有不少德國的經濟界人士陪同。由於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目前輿論亦普遍認為,歐洲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如何解決歐債危機,不僅關係到德國的經濟前景,也對中國今後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默克爾訪華的主要議題是與中國領導人共同探討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對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説,很多分析認為默克爾訪華僅僅是看重中國鉅額的外匯儲備。實際上,這只是一方面,而不是全部。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立場並不是著重于資金的短期流動,德國更著眼于中長期的考慮。中德之間的磋商和合作,更看重實體經濟的合作,著眼于提升競爭力。中德之間在經濟和貿易結構上很相似,都是出口大國。如果需要給市場傳達一個著眼于中長期的信心,那麼德國意識到,中德雙方會在經濟發展方面、促進國際貿易方面有一些舉措,而不僅僅是局限于“從中國拿錢去拯救歐洲”的角度,這不符合德國的長期考慮。

  崔洪建補充説,默克爾可能會向中國通報歐洲在處理歐債危機的一些進展及採取的技術性手段,比如進一步發揮歐央行的作用,來穩定市場,她希望通過將這些信息傳達給中國,向中國展示歐洲在解決歐債危機時的決心和信心。

  2011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1700億美元,除了歐債危機外,中德經貿合作將是雙方領導人關注的重點。“從短期來看,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從中期來看,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從長期來看,只要中國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速度,中國就是德國和歐洲可以信賴的經濟和貿易夥伴。因此,默克爾為什麼選擇在此刻來中國,有種種考慮。”崔洪建告訴記者。

  訪問廣東為給德企打氣

  此次是默克爾自2005年擔任總理以來第5次對中國進行訪問,而中國也成為默克爾2012年訪問的第一個歐洲以外的國家,近年來兩國高層訪問頻繁,因此,中德關係被外界認為是備受矚目的雙邊關係之一。然而,相較之下,在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的前期任職期間,她對華態度並不是如此積極,其在人權及西藏問題上對中國的指責,使中德關係受到影響。

  崔洪建説,從默克爾上臺後,中德關係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包括默克爾本人對中國的認識和看法也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總結起來就有一句話,她在意識形態上比較強硬。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領導人,在剛剛上臺時,都不是一個國際問題專家,更不是一個中國問題專家,她首先關注的是自己的內政,要為自己的選民負責,換句話説,她在外交方面受內政方面的干擾和影響,她上臺後,中德關係出現的一些風波和波折,都是由於默克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這也是默克爾剛上臺後,中德關係出現波折的原因。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她逐漸認識到內政和外交需要實現平衡,即外交不能完全成為內政的附庸。”崔洪建説。在此次行程中,默克爾除了在北京的行程,還將前往廣州參觀當地企業並出席經濟論壇,會見中德企業人士。“此次她來華的任務比較現實。她去廣州這一站訪問,實際上也希望中國政府能對德企給予進一步支持,對德企在華的投資和運營實際性的支持,以強化德企在東部沿海地區與日企、韓企及臺企形成競爭力。”天津師範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熊昊説。

  然而,去年9月開始,老羅英語培訓創始人羅永浩連續發佈微博,指西門子冰箱存在“門關不嚴”問題,並以砸冰箱的方式維權,這一維權事件使西門子品牌忠誠度遭遇動搖。熊昊説,西門子品牌受到影響,會牽扯到其他德國産品和企業的形象。由於廣東省有很多德資企業,默克爾到廣東,希望傳遞給中國消費者一個積極的信號,並給德國企業及其産品打氣。

  伊朗問題或也是訪華議題

  有媒體稱,伊朗問題也成為默克爾訪華的議題之一。歐盟領導人1月3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非正式會議上一致批准歐盟外長會作出對伊朗和敘利亞實施制裁的決定。由此,有分析指出,默克爾訪華將敦促中國減少對伊朗石油的進口。

  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約260萬桶。歐盟從伊朗日進口原油總量約50萬桶,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中進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國家。

  “默克爾訪華,一個主要目的是跟中方討論,怎麼樣合作來緩解歐債危機,促進歐洲經濟的復蘇。但是在此議題之外,也不排除雙方在其方面可以討論的問題。這個議題,不一定是默克爾帶著一定的任務向中國施壓。”崔洪建説。

  他認為,實際上歐盟在這一問題上跟進美國的制裁立場,有些力不從心。因為歐盟是伊朗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市場,尤其是歐洲經濟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對伊朗採取禁運制裁,會使歐洲經濟的能源成本上升。

  中國是一貫堅持獨立外交方針政策的發展中大國,在石油禁運上,不會隨便跟隨美國或歐盟的立場。中國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很明確,認為通過石油禁運和經濟制裁方面的舉措,只會加劇問題的複雜性。

熱詞:

  • 默克爾
  • 訪華
  • 正式訪問
  • 德企
  • 羅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