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中東政局動蕩引劇變 西方借機加大對其干預力度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1: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2011年西亞北非出現前所未有的政治地震。一年來,中東國家內部權力結構、地區生態環境乃至外部環境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首先,維繫多年的世俗力量和強人政治走向衰落,政治伊斯蘭勢力成為此輪權力更替的最大受益者。過去,世俗民族主義和強人政治一直在中東政壇佔據主流地位。近些年來,政治腐敗、貧富分化等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最終釀成2011年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中東波”。在此輪政治動蕩中,突尼斯、埃及、也門、利比亞等國“改朝換代”,維持幾十年的強人政治被終結。“分權化”和“民主選舉”成為這些國家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關鍵詞。

  從目前看,這些國家舉行民主選舉的最終結果,就是使蟄伏多年、根基深厚的政治伊斯蘭勢力成為最大受益者:在突尼斯,“復興運動黨”在去年10月舉行的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217席中的89個席位,成為制憲會議中的第一大黨;在埃及,以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和正義黨”與薩拉菲派的“光明黨”為主的伊斯蘭政黨,在第一階段選舉中得票數超過60%;而在摩洛哥眾議院選舉中,溫和伊斯蘭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獲得395席位中的107席,大大領先於其他各政黨;而利比亞過渡政府在成立時也表示今後要以伊斯蘭教作為立法基礎。可以説,中東國家政壇吹起“綠化”號角,政治伊斯蘭組織日趨成為政壇新生力量。不過,政治伊斯蘭勢力過去長期處於反對派地位,缺乏執政經驗,意識形態理想化色彩濃厚,所提出的內外主張能否經得住實踐考驗、能否領導風雨飄搖的國家走出困境,尚存在很大疑問。

  其次,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處境不妙,而伊朗和土耳其地區影響力日趨上升。中東政治生態環境中主要有四大力量極:阿拉伯國家、伊朗、土耳其和以色列。而2011年的中東政局動蕩使地區力量對比此消彼長。一方面,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地區影響力下降或惡化。當前中東政局動蕩中受到衝擊的基本都是阿拉伯國家,這從側面説明阿拉伯世界內部積弊叢生,其“鳳凰涅槃”過程痛苦而漫長。依照中東以往政局動蕩的週期預測,這次“中東波”很可能持續數年乃至十幾年,使得這些阿拉伯國家在相當長時期內無暇他顧,地區影響力明顯衰退。而埃及是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的最重要盟友,穆巴拉克下臺後,埃及對以色列敵意不斷增強,以色列可能失去在阿拉伯世界一大強援,地緣生存環境更趨惡化。另一方面,伊朗和土耳其的地區重要性凸顯。近些年來,伊朗地緣環境不斷改善。而當前西亞北非動蕩使地區親美國家受到極大衝擊,美國在中東精心構建的“反伊統一戰線”不攻自破,伊朗地區影響力更加突出。而土耳其近些年日趨將外交戰略重心轉向中東-伊斯蘭世界,試圖依託中東實現地區大國夢想。西亞北非發生動蕩後,“土耳其模式”在中東政治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強,不少阿拉伯國家政黨宣稱要效倣該模式。土耳其外交也更加活躍,試圖借此塑造地區格局,成為中東地區領袖。

  第三,西方借機加大對中東的干預力度。中東地區能源豐富,地緣版圖呈破碎化格局,外部大國不斷在此進行滲透擴張。2011年西亞北非動蕩衝擊的多是親西方國家,使得西方在中東利益受損。但另一方面,中東動蕩使地區各種勢力競相泛起,對外部防範能力降至歷史最低點,為西方國家干預中東劇變提供了契機。歐美均加強對中東地區格局的塑造力度,並且根據對各國利益需求的不同而採取相應對策:對沙特等親西方海灣國家,默認政府對付抗議民眾,竭力保證現政權穩定;對埃及、突尼斯等當權者大勢已去、民眾抗議洶湧的國家,力圖站在“正確歷史的一邊”,支持民眾抗議,引導其繼續走親西方軌道;而對利比亞、敘利亞等與西方關係不睦或反美國家,則竭力推波助瀾乃至進行武力干預。這種實用主義的干涉,使得地區局勢日趨朝著有利於西方的方向發展。這一點當然是阿拉伯民眾不願看到的結果。

熱詞:

  • 政局
  • 阿拉伯國家
  • 以色列
  • 阿拉伯世界
  • 政黨
  • 民主選舉
  • 伊朗
  • 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