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視野:“系統性崩潰”陰雲籠罩歐元區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6: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2011年8月8日拍攝的一枚2歐元硬幣出現在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曲線圖旁的照片。

  新華社/路透

  歷時兩年有餘的歐債危機現正處於十字路口。專家預測,由於歐盟各國領導人拒絕面對歐元區解體前景,已經導致歐元區經濟陷入“囚徒困境”。將於本月底召開的2012年首次歐盟峰會或會成為經濟學家們觀察的下一個風向標。

  經濟陷入“囚徒困境”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吳樂珺 張傑

  無論歐盟付出多大的努力,但目前來看,歐洲債務危機的陰影似乎一直揮之不去,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儘管歐盟一再表示,作為歐元區邊緣國家的希臘,其國家債務僅佔歐盟總額的極少部分,但由於歐盟國家資産負債表的高度關聯性,導致了債務危機的“傳染”,源自希臘的“流感”已經自南向北,自東向西,在歐洲成燎原之勢。希臘債務總額近4000億歐元,為其國家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50%,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希臘不是沒錢,而是沒有能力還錢。”

  本質是流動性和信心危機

  其實,如果僅僅是希臘自己出現問題,歐盟還能夠勉強應對。歐盟各國領導人已開始探討對希臘債務進行減記的可能性。根據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的壓力測試結果,歐洲銀行如果滿足9%的核心資本金率和希臘50%的減記率,銀行的資金缺口約在1147億歐元。對此,歐洲央行已于去年年底破天荒地向歐洲523家銀行釋放了4890億歐元的三年期超低息貸款,但事與願違,這批貸款絕大多數又被各銀行通過央行隔夜存款工具存放回了歐洲央行。歐洲各銀行寧可賺取極少的利息也不願意將資金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主權債券市場,這表示債券市場對主權債務已經喪失信心。格羅斯博士也表示,“歐元區目前面臨的危機就是流動性和信心危機”。

  格羅斯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歐元區內部積蓄的不平衡,北歐等國有財政盈餘,但他們不願意“接濟”有困難的南歐國家。德國有能力承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但也不願意;歐洲央行也有能力通過金融市場承擔重災國的債務,但限于德國的反對,也無法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危機不斷惡化,因為市場擔心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一旦遭遇流動性短缺,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都是災難,很有可能導致另一次大蕭條。擔心出現系統性崩潰是造成金融市場緊張、國際評級機構不斷發出警告和信心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

  意大利起死,希臘難回生

  格羅斯指出,如果德國和歐洲央行能就援救達成一致,或許市場緊張情緒能消退。歐洲央行要讓投資者意識到,歐洲央行堅定支持保障流動性。同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重債國家也需要採取財政緊縮措施,讓經濟良性運轉。現在意大利政府已對進行財政緊縮和改革表達了堅定決心,正如意大利納波利塔諾總統所説,“犧牲是必須的。為了避免意大利的崩潰,每個人、每個社會團體都責無旁貸。” 在去年底意大利成功拍賣半年期國債,且基準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降至7%的危險水平線以下後,總理蒙蒂表示,意大利從懸崖邊上走了回來,但要恢復增長,還要在勞動力市場和服務業方面進行艱難改革。

  “真正陷入困境的是希臘”,格羅斯説,希臘很有可能退出歐元區。目前來看,對希臘進行救助的價值不大。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短期內會引發市場震蕩,主要是嚴重打擊信心,外界可能會猜測下一個是不是意大利。但長遠來看,沒有希臘的歐元區或許更加健康。

  德國政治意願至關重要

  包括格羅斯在內的很多專家都認為,歐洲央行能否向重災國家實施更大援助,關鍵在於德國有多大的政治意願。柏林技術大學教授馬卡斯科伯爾博士認為,希臘退出歐元區對其他歐元區國家是一個利好信息。他對本報記者表示,只有統一貨幣政策而沒有統一財政政策的歐元區,必然陷入扭曲競爭導致的支付不平衡,財政狀況好的會繼續好下去,不好的則不會好起來。希臘不會走出困境,而德國這樣具備良好財政狀況的國家,則不能永無休止地援助希臘。目前歐盟各國領導人拒絕面對歐元區解體前景,已經導致歐元區經濟陷入“囚徒困境”。

  那麼,危機還會持續多長時間?格羅斯預期是3—4年,而科伯爾則更加悲觀:除非實行財政一體化,否則歐元只有解體一條途徑。

  外溢風險在全球顯現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張亮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歐債危機掀起了一個個驚濤駭浪,並席捲歐洲金融市場,對歐盟整體經濟也造成強烈衝擊。新年伊始,歐元兌美元和日元匯率繼續“節節敗退”,分別跌至17個月和11年以來低位,歐洲股市仍在恐慌中震蕩……接踵而來的其它利空信息亦顯示,歐債危機仍是市場最為擔憂的不穩定因素,並將進一步拖累今年歐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

  歐債危機之火已經燃燒了兩年有餘,儘管歐元區和歐盟已為此召開過十多次峰會,並出臺了一系列滅火方案,但目前仍在繼續蔓延。希臘第二輪救助計劃尚無著落,因為與民間債權人的大約2060億歐元的債務減記談判陷入僵局。如果今年3月20日之前還拿不到下筆救助貸款來償還到期債務,希臘又將瀕臨違約破産的懸崖峭壁;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擁有的AAA主權信用評級日前被標普評級機構“剝奪”,歐元區另外8個國家的評級也被下調,此舉猶如給歐債危機火上澆油,由此引發的連鎖負面影響恐怕不可小視;陷入債務泥潭的匈牙利面臨違約風險,並有向其它東歐成員國傳導的可能……諸如此類的多重風險無疑牽動著金融市場的緊張神經。

  事實上,歐債危機已經殃及歐洲實體經濟。去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逐季滑落,第一季度增長年率為2.4%,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增幅分別下降到1.6%和1.4%,普遍預期第四季度為負增長,就連扮演經濟龍頭角色的德國和法國也不例外。據官方公佈,德國經濟復蘇勢頭第四季度出現逆轉,萎縮0.25%。法國統計機構估計,該國經濟同期亦為負增長,而意大利經濟在第三季度已開始萎縮,希臘等其它“歐豬國家”經濟則已連年嚴重衰退或停滯。

  按照經濟規律,在經濟低迷或衰退的情況下,政府應當採取擴大開支、降低稅率和放鬆銀根的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但是,由於受龐大的主權債務所迫,“歐豬國家”只能反其道而行之。一波又一波的財政緊縮和增稅,大大抑制了個人消費和公司投資。而貨幣政策卻又掌握在歐洲央行之手,這些國家自然無能為力。其結果是經濟加速萎縮,國債總額不減反增,形成了惡性循環。

  另外,由於對主權債務的風險敞口巨大,歐洲銀行業現已捉襟見肘,去年市值縮水近38%,且面臨系統性風險。今年歐洲銀行將需融資8000億歐元,在資本市場上與各國政府形成競爭格局,這必將導致金融資源的供求矛盾,推高各自的融資成本。而對歐洲整體經濟而言,目前各銀行普遍緊縮信貸則更加致命。

  因此,幾大國際機構都對今年歐洲經濟走勢作出悲觀預測。歐洲央行估計,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在負0.4%到1%之間,而經合組織則預期歐元區經濟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均為負增長,陷入溫和衰退。也有不少專家警告,如果歐債危機失控,發生違約或大型銀行倒閉等嚴重事件,歐洲經濟就會陷入一輪持久性的深度衰退。

  歐債危機的外溢風險也早已顯露,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大不穩定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一再警告説,世界經濟前景“極為黯淡”,無論是低收入、中等收入國家還是發達經濟體,在這場不僅在展開且在升級的歐債危機中都難以倖免。歐債危機引發的不穩定性因素正影響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和引領最近十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

  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全球經濟必然受拖累。投資者對歐債危機升級的擔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去年全球股市市值縮水6.3萬億美元。歐債危機已擴散到銀行業,其連鎖效應反映在歐洲銀行業去杠桿化,即紛紛出售資産、收緊信貸,並收縮在海外的經營,大批資金從亞洲等海外市場回流。此外,由於經濟低迷或衰退,歐盟進口需求必將繼續下降。這些都將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造成衝擊。例如,新加坡經濟去年第四季度比前一季度萎縮近5%,明顯折射出了歐債危機通過貿易和金融途徑而傳導的外溢風險。高盛公司估計,歐債危機或將把今年美國經濟增長拉低一個百分點。拉加德也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本月底下調原先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4%的預測。

  危機催生新危險階層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李永群

  2011年,隨著歐債危機風起雲涌,示威抗議浪潮在一些重債國一浪高過一浪。歐洲、甚至整個西方媒體不約而同地稱這些抗議分子為“憤怒者”。

  “憤怒者”一詞的普遍使用源於一本名為《憤怒吧!》小冊子的暢銷。《憤怒吧!》是一本不到40頁僅賣3歐元的小冊子,自2010年10月在法國出版以來,加印十幾次,累計銷售超過300萬冊,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在十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斯特凡納埃塞爾,現年93歲,是法國二戰期間“抵抗運動”老戰士、退休外交官,曾參與起草《世界人權宣言》。埃塞爾在書中抨擊了法國等西方國家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政府對非法移民的虐待、新聞自由的淪喪、對環境破壞的放任、社會福利體系面臨崩潰等。他呼籲人民挺身而出,不要等待,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2011年5月正是受到此書的影響,他們高呼“走上街頭,創造新世界!”等口號,從此“憤怒者運動”逐漸蔓延為全球性抗議運動。從“佔領華爾街”運動,直至2011年10月15日在82個國家951個城市爆發的“佔領運動”,從本質上講都是“憤怒者運動”。

  對此,歐洲有學者認為危機在歐洲催生了一個新的危險階層:不穩定的一代。他們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類似流氓無産者,人數不多,有暴力犯罪傾向,就像去年在倫敦街頭騷亂的不法分子。二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懷揣工作夢想,但在現實面前四處碰壁難以圓夢,惟有指望世界變好。比如去年5月走上馬德里街頭遊行示威的青年。三是失業白領與下崗工人,近年來他們失去了物質安全與社會地位,被邊緣化,於是遷怒于外國人。第三類人最令人擔憂,他們受到極右勢力的蠱惑,成為西方社會的真正危險,將導致仇視外來移民、反對歐洲一體化的民族主義力量上升。

  債務危機不僅對歐洲經濟帶來嚴重影響,還對政治與社會領域造成了巨大衝擊。2011年陷入債務危機國家執政黨幾乎全部下臺,有的被迫提前大選而下臺,如西班牙;有的被迫辭職讓位給技術性臨時政府,如希臘、意大利。西班牙上百名“憤怒者”曾于去年5月從馬德里步行北上,一路靠撿垃圾、沿街乞討為生,經過長途跋涉,5個月後到達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向歐盟委員會表達憤怒。從爆發債務危機至今,希臘的“憤怒者運動”可以説是此起彼伏,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不同政黨圍繞是否接受歐盟援助條件以及如何擺脫債務危機的政治較量一直沒有停止過。

  人們不難得出結論:從目前來看,一旦債務危機蔓延至某個國家,那麼政權更迭和社會動蕩就將接踵而至。圍繞國家財政主權和歐洲一體化、壓縮財政開支與維護社會福利制度、是否救助以及如何救助等一系列問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矛盾會進一步激化,各國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鬥爭、各個政黨之間的利益仍將繼續較量。由於歐債危機的警報一時難以解除,而且歐盟經濟增長前景比較暗淡,在此背景下,未來歐洲一些國家的政局和社會動蕩不僅難以避免甚至會不斷擴大。

  觀點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讓—皮埃爾萊曼:世界財富轉向亞洲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它們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這無疑影響到歐盟在全球的影響力。歐盟影響力下降已持續了一段時間,而目前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則加速這種影響力的下降。多年來,歐盟一直想成為美國的夥伴,而非“跟班”,但歐盟在硬實力,尤其是政治和軍事方面的影響力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實踐證明,歐盟在面對重大問題時發出一個聲音、採取統一姿態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自伊拉克戰爭爆發開始,歐盟出現了嚴重的“內部分裂”。在利比亞問題上,歐盟內部的分歧似乎較少,但德國卻持有與其他成員國不同的態度。

  為避免歐盟影響力的減弱,歐盟通過了“歐盟2020戰略——為實現靈巧增長、可持續增長和包容性增長的戰略”,也説明歐盟在進行戰略反思和調整。具體在應對債務危機方面,強調加強財政聯盟建設和金融監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十年前,歐元的誕生標誌著歐洲經濟一體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自從歐元“試驗”遭遇困境,歐元區國家債務纏身以來,歐盟作為區域合作和“分享”主權的榜樣力量和模式探索已遭到嚴重挑戰。債務危機會促使歐盟權力機構改革,從而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債務危機發生以來,法德之間經常舉行首腦峰會。為此,有人提出 “法德”聯盟,甚至創造出“默科齊”一詞。不過所謂“法德同盟”也不是沒有問題。法德兩國對待經濟議題的態度存在很多分歧,兩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執政風格和領導文化。德國作為世界出口大國,多年來保持貿易盈餘,該國的中小企業發達,對研發投入也多。而法國經濟實力不如德國,德國推行的經濟改革無疑會給法國造成很大壓力。當然,德國在應對歐債危機中具有關鍵作用。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馬裏奧特羅:不應將歷史性變化與暫時現象相混淆。鋻於歷史、經濟原因,隨著中國、印度及其它東亞經濟體的崛起,世界經濟重心不可避免地轉向亞太,這是結構性的歷史趨勢,全球危機加速了這一進程。但不應忘記,在美蘇爭霸的兩極世界時期,歐洲連一點自治權都沒有。如果與這一時期相比,目前歐盟在各大洲的存在不斷加強的事實足以説明歐洲的影響力在上升。儘管危機愈演愈烈,歐盟仍然是世界最大貿易實體,GDP總量大於美國,另外,歐盟還是世界最大的對外援助組織。歐盟仍不失為全球重要民事與經濟力量。歐盟無意成為軍事霸權,但希望參與治理全球性挑戰,如經濟、環境、貧窮等,希望作為和平與合作的力量,超越民族主義與國家主權的概念。

  一方面,歐洲內部分歧增加,如英國與歐盟其它26國;另一方面,主流趨勢朝著加強歐洲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必須強調的是:歐元並無危機,1歐元相當於1.3美元。僅僅是五六個歐元區國家陷入了主權債務危機,但這些國家是不會被拋棄的。歐盟峰會在2011年12月採取了兩個重大的革新舉措。不排除歐盟走出危機後變得更強,經濟一體化更加深入。如果德國做出更多團結的榜樣,歐盟將能走出危機。而其它國家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包括中國將更願意幫助歐盟國家。歐盟在2012年仍將得到證實:同一地區的鄰近國家為了和平合作與團結的前衛“試驗”,有助於全球和平治理,這不僅符合歐洲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本報記者李永群、吳樂珺採訪整理)

熱詞:

  • 歐元區經濟
  • 歐盟
  • 杠桿化